交办科技函〔2020〕474号《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交通运输行业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认定工作的通知》

浏览量:          时间:2020-04-03 23:23:03

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交通运输行业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认定工作的通知






交办科技函〔2020〕47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交通运输厅(局、委),部属各单位:

为加快完善交通运输行业科技创新体系,依据《交通运输行业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管理办法》(交科技发〔2019〕128号,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和《交通运输行业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建设发展方案(2019-2025年)》(交办科技〔2019〕82号,以下简称《建设发展方案》),我部决定组织开展交通运输行业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以下简称野外观测基地)申报认定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条件

(一)申报的野外观测基地须符合《管理办法》确定的野外观测基地建设条件。

(二)申报的野外观测基地须符合《建设发展方案》中明确的基础设施长期性能、特殊环境重大工程安全等建设发展重点,并满足申报指南要求。

(三)在定位准确、分工明确的前提下,鼓励多家单位联合申报(须明确牵头单位),并注重整合已有重点实验室、研发中心等野外观测研究力量。

(四)申报材料中使用的统计数据时间为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

二、申报组织

(一)申报单位为部属单位、共建高校的,其主管部门为申报单位本身;申报单位为中央管理的交通运输企业的,其主管部门为申报单位所属的企业集团;申报单位为其他类型的,其主管部门为所在地的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

(二)主管部门应根据《管理办法》,组织符合申报条件的单位开展申报,并做好申报材料的审核确认工作。

(三)为优化资源、提高效率,主管部门原则上每个认定方向只可推荐1个申报单位(或联合体)参与申报。

三、有关要求

(一)主管部门应在野外观测基地建设发展中给予明确的政策、资金支持。

(二)请主管部门于2020年4月30日前(以邮戳为准),将审核同意的申报材料(格式详见交通运输部政府网站)一式15份(另附申报材料电子版光盘)寄至北京市朝阳区惠新里240号。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罗凯,010-58278622、15210447189; 陈继园,010-58278551、15101545313。



 

交通运输部办公厅

2020年3月31日



 



交通运输行业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认定方向、观测及研究内容

 




认定方向一:基础设施长期性能野外科学观测

主要目标:

围绕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安全、耐久的需求,针对不同气候、水文、地质等特点,按照“覆盖全国、网络布局”的思路,以“一基地多站点”模式,开展典型自然环境条件下不同交通特征的公路、桥梁、隧道、机场、港口、航道、船闸等基础设施长期跟踪观测,形成涵盖全国不同自然区划、不同水文地质条件的观测研究网络,积累基础设施长期服役性能数据,掌握基础设施结构、材料长期性能演变规律和运行状态,为设计理论完善、养护科学决策、安全可靠运营等提供支撑。

观测及研究内容(包含但不限于):

一、围绕影响设施的长期使用性能的关键科学参数进行长期定位观测,主要观测内容包括气象水文地质数据、交通荷载数据、结构与材料性能数据、结构力学响应数据等。

二、研究设施结构全寿命周期的服役性能演化规律及衰变机理;设施服役性能对气象水文地质环境响应规律及模拟研究;长寿命设施的结构与材料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模型;结构与材料长期性能测试技术、设备与新方法。

三、制定相关领域观测指标、观测方法、数据采集规程、数据标准,规范野外长期观测指标体系、数据质量控制体系等技术体系。

四、依据《科学数据管理办法》(国办发〔2018〕17号)和部有关规定,建立科学数据汇交保存、开放共享的制度和稳定运行的科学数据管理系统。

认定方向二:自然灾害防治野外科学观测

主要目标:

在地质、气象等自然灾害易发、频发且可能对交通运输产生影响的区域,加强合作交流及时掌握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部门的相关观测成果,按照网络布局的思路,采用“一基地多站点”模式,选取若干典型区域,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试验模拟技术,开展典型地质条件下滑坡、崩塌、泥石流、凝冰等自然灾害监测、分析、预警,提高多灾种和灾害链综合监测、风险早期识别和预报预警能力,支撑建立高效的交通运输自然灾害防治体系。

观测及研究内容(包含但不限于):

一、通过降水、气温、风速、振动、位移等长期连续观测,研究自然灾害对环境变化的响应规律,揭示其发育规律与成灾特征;研究地震加速度叠加效应作用于自然灾害的力学机理。

二、研究自然灾害预警和风险评估评估方法,提出大型基础设施的自然灾害风险评估预测与灾害防治技术。

三、制定相关领域观测指标、观测方法、数据采集规程、数据标准,规范野外长期观测指标体系、数据质量控制体系等技术体系。

四、依据《科学数据管理办法》(国办发〔2018〕17号)和部有关规定,建立科学数据汇交保存、开放共享的制度和稳定运行的科学数据管理系统。

认定方向三:重大工程结构安全野外科学观测

主要目标:

依托港珠澳大桥、三峡通航建筑物等重大工程开展野外科学观测,获取特殊环境下重大工程结构荷载响应等关键性能指标的现场观测数据,科学评估并及时准确掌握重大工程运行状态,通过采集工程的环境和结构数据开展安全监测、状态评估及智能维养,为重大工程建设质量监测、安全风险控制、可靠运营提供支撑。

观测及研究内容(包含但不限于):

一、开展重大工程的工程结构安全、材料腐蚀、质量劣化、环境影响特性的长期观测试验。

二、研究重大工程的结构服役状态演化与退化规律,不同内外部因素对材料性能、构件耐久性的影响机理,环境因素影响下工程长期演变机理和分布规律。

三、制定相关领域观测指标、观测方法、监测设备、数据采集规程、数据标准,规范野外长期观测指标体系、数据质量控制体系等技术体系。

四、依据《科学数据管理办法》(国办发〔2018〕17号)和部有关规定,建立科学数据汇交保存、开放共享的制度和稳定运行的科学数据管理系统。









郑州外资企业服务中心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本文链接://www.angelgibson.com/law/83138.html

本文关键词: 交办科技函, 交通运输部, 办公厅, 交通, 运输, 行业, 野外, 科学, 观测, 研究, 基地, 认定, 通知

最新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