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涨不跌”的香奈儿降价了 "奢侈品女王"自降身价为哪般?

来源:          时间:2015-03-21 16:57:00

导语:

  “只涨不跌”的香奈儿降价了!欧洲著名奢侈品企业香奈儿公司日前宣布,2015年4月8日开始将下调中国内地售价,同时上调欧洲售价,幅度均为20%,调价后两地价差不超过5%。尽管离正式调价还有一段时间,但在北京的一些香奈儿专卖店,相关商品已经率先下调价格。作为一家过去五年年均涨价幅度超过15%的“高冷”品牌,是什么让“奢侈品女王”不再高高在上?香奈儿的调价会否引发一波大牌奢侈品降价潮?

 

 

 

  税率和流通费用是奢侈品牌经常用来辩护价差的理由。的确,国内对进口奢侈品从进口开始就征税。经过关税、增值税和奢侈品消费税几道税种复合作用,再算上租金等成本,价格比境外原产地高就显得很正常。

  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教授施正文表示,中国的奢侈品价格之所以高得令人咋舌,根本上还是复合税制的结果。比如,一件国外进口的高档化妆品本身蕴含了三重税,10%进口关税、17%的增值税、以及30%的化妆品消费税。即奢侈品入境第一关是征关税,第二关是在关税基础上征消费税,第三在消费税基础上再征增值税。但在美国,关税税率一般很低,也没有增值税,高税收主要体现在个人所得税方面,这样税收的经济调节作用就比较明显。

  要想让整个奢侈品行业降价从“特惠”变成“普惠”,最需要检讨的是关税、物流成本过高等政策。譬如,目前奢侈品进口关税一般是15%到25%之间,而且还需海关检测、进店检测等环节,销售过程中还有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等,这就使得国内奢侈品的价格一般会比原产地高出三分之一以上。

 

  高价策略始终是奢侈品维护其高端地位的一种方式。众所周知,奢侈品是高端、身价、品位的象征,其客户对象直指高端人士、富豪阶层,而不是大众消费者。因此,保持高端的价格,甚至每年都采用提价策略,正是为了要保持品牌的稀缺以及对富豪阶层的吸引,从而给人保值的“错觉”。

  因此,很多品牌的价差明显高于两三成,背后往往是商家有意为之的“高价位策略”。奢侈品牌仅在一线城市黄金地段置办店面,同时利用限量供应、提前订制等供货策略搞“饥饿营销”,将本来的奢侈品面貌烘托得更加高大上。这种气氛之下再相应加价,水到渠成。

19日16时,上海某商场内香奈儿门店门口,顾客排起长队。

 

  欧元对人民币汇率最近掉到了欧元诞生以来的最低点。国人长久以来习惯了八块钱以上的欧元牌价,如今在欧洲央行放水印钞的帮助下看到了六块半就能兑换一欧元的好事情。赴欧留学、旅游升温是肯定的,而境内外奢侈品相对价格也发生剧烈变化。本来国内香奈儿、梵克雅宝就比法国贵得多,现在欧元再打了八折,那到欧洲扫货简直就太值得了。香奈儿在两地一升一降,把这个因素控制住了。

 

  香奈儿公司表示,目前代购市场对香奈儿品牌影响很大,尤其对欧洲消费者产生很多冲击,这次调价也是为了打击代购市场,提升顾客在精品店内的购物体验。

  此前,巨大的价差让中国消费者开始倾向于前往欧洲等关税较低的国家血拼奢侈品。据财富品质研究院最新发布的《2014年中国奢侈品报告》,中国消费者奢侈品消费外流极严重,76%奢侈品消费发生在国外,而中国本土的奢侈品消费额却同比下降11%。

  “但其实中国消费者本身的购买力没有下降,2014年中国人买走了全球46%的奢侈品,只是主力消费市场变成了欧美市场。”财富品质研究院院长周婷说:“与此同时,去年开始,大量的中国奢侈品门店空置、沦为广告牌、展示店等,却又要背负大量的运营成本,致使品牌的利润越来越薄。奢侈品品牌逐步意识到,要让消费者回流到中国市场。”

 

  中国持续的高压反腐,也对奢侈品市场产生了很大的压缩作用。我国奢侈品销售额大受影响,2014年首次出现年度负增长。全球奢侈品牌同时受到剧烈冲击。国际奢侈品牌要继续在中国占有市场,调整价格也是顺理成章。


 

 

 

  财富品质研究院院长周婷认为,香奈儿作为奢侈品行业的标杆品牌,它的降价很快就会在业内形成趋势,各个品牌都会重新设定自己的全球价格体系。

  香奈儿大张旗鼓的开了降价的头儿,也拉开奢侈品降价潮的序幕——据3月18日彭博社消息,LVHM集团旗下的豪雅表计划在中国、瑞士和美国同时降价。其中香港下调13%,中国内地下调8%。

  一方面是中国市场人气不佳,另一方面是欧元贬值冲击,可以预期的是,将有更多来自欧洲的奢侈品牌调整它们在中国市场上的价格。而这对于引导奢侈品消费潮回流中国国内,促进国内消费,也能够产生积极正面效应。

 

  事实上,奢侈品牌在中国内地面临的困境大同小异。据贝恩数据,2014年中国人消费的3800亿元奢侈品中,仅有30%发生在中国内地。

  国内和国外的价格差异也造成了国人海外代购和海外消费的兴起。

  这种情况的存在,对于国际奢侈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开拓也是不利的,一些奢侈品牌在中国开设的专卖店,显得十分冷清,与中国消费者在国外市场上的热购形成了鲜明对照。

 

  从表面上看,“香奈儿内地降价”是为了缩减区域差异,压缩代购市场的利润空间;从本质上讲,“香奈儿内地降价”只不过是一种坚硬现实下无奈的“次优选择”。

  指望香奈儿发挥“鲶鱼效应”,从而带动奢侈品价格整体下降的想法,有可能只是一厢情愿。精明的商家“以退为进”,看似让步,实则是为两个市场“双赢”布局。将海外奢侈品消费拉回国内,指望商家的“自我发现”,无疑是隔靴挠痒。实现奢侈品价格的实质普降,指望香奈儿成为搅动奢侈品市场的一条“鲶鱼”,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景。只有走出炫耀性消费、符号消费的误区,实现公众消费观念的重塑和更新,奢侈品价格才能远离虚高。







郑州外资企业服务中心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