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人社规〔2018〕5号《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财政厅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就业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浏览量:时间:2020-02-06 01:40:31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财政厅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就业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桂人社规〔2018〕5号






各市、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

为充分发挥就业补助资金作用,切实落实各项就业创业扶持政策,提高资金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根据《财政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就业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社〔2017〕164号)精神,经研究,特制定《广西壮族自治区就业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

2018年2月28日





广西壮族自治区就业补助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落实好各项就业创业政策,规范就业补助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就业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社〔2017〕164号)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就业促进办法》精神,结合广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就业补助资金是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设立,通过一般公共预算安排用于促进就业创业的专项资金,由本级财政部门会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以下简称人社部门)管理。自治区本级就业补助资金的设立、调整和期限等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本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桂政发〔2014〕60号)和《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关于进一步清理整合自治区本级财政专项资金的通知》(桂财预〔2017〕210号)执行。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就业补助资金的筹集、使用及监督管理。失业保险基金用于促进就业的支出,按国家和自治区的有关规定和要求执行。

第四条就业补助资金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

——注重普惠,重点倾斜。落实国家和自治区普惠性的就业创业政策,重点支持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创业,适度向贫困地区、就业工作任务重地区倾斜,促进各类劳动者公平就业,推动地区间就业协同发展。

——奖补结合、激励相容。优化机制设计,奖补结合,充分发挥各级政策执行部门、政策服务对象等方面的积极性。

——易于操作、精准效能。提高政策可操作性和精准性,加强监督与控制,以绩效导向、结果导向强化就业补助资金管理。

第五条各级财政部门按照分级负担、分级管理的原则,负责统筹安排就业补助资金。各级人社部门根据本级年度就业创业工作任务,负责就业补助资金支出计划的编制工作。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根据本地区就业状况和就业工作目标,在同级财政预算中安排就业补助资金用于促进就业创业工作,不断加大资金投入,调整优化支出结构。


第二章 资金支出范围和标准



第七条就业补助资金分为对个人和单位的补贴、公共就业服务能力建设补助两类。

对个人和单位的补贴用于职业培训补贴、职业技能鉴定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就业见习补贴、求职创业补贴、创业扶持补贴、带动就业补贴、其他就业补贴等支出;公共就业服务能力建设补助资金用于就业创业服务补助和高技能人才培养补助等支出。

同一项目就业补助资金补贴与失业保险待遇有重复的,个人和单位不可重复享受。

第八条职业培训补贴。职业培训补贴分为就业技能培训补贴、创业培训补贴、劳动预备制培训补贴、岗位技能培训补贴等。

享受职业培训补贴人员范围包括:贫困家庭劳动者(指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城乡低保家庭、城镇零就业家庭成员和特困人员,下同)、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含技师学院高级工班、预备技师班和特殊教育院校职业教育类毕业生,下同)、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以下简称五类人员),符合条件的企业在职职工及本办法规定的其他人员。享受补贴人员原则上每人每年只能享受一次职业培训补贴。

职业培训补贴用于以下方面:

(一)就业技能培训

五类人员可自主选择经全区各级人社部门批准开展就业技能培训的各类职业培训机构参加培训。培训后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专项职业能力证书、培训合格证书的,给予一定标准的职业培训补贴。属于自治区发布的急需紧缺及重点产业职业培训需求指导目录内的就业技能培训,可适当提高补贴标准。

各地人社、财政部门主要通过项目制方式,向政府认定的培训机构整建制购买就业技能培训项目。在市场有明确需求、参加培训人员有明确就业方向或人社部门有明确就业项目的情况下,通过项目制方式为五类人员、化解钢铁煤炭煤电行业过剩产能企业失业人员(以下简称去产能失业人员)、“两后生”等重点扶持对象提供免费就业技能培训。对承担项目制培训的培训机构,由人社部门按照与培训机构签订的协议检查验收培训成效后给予职业培训补贴。

(二)创业培训

自主参加培训的五类人员,可自行选择经全区各级人社部门批准自主开展创业培训的各类职业培训机构参加培训。培训后取得《创业培训合格证书》的,给予一定标准的职业培训补贴。

各地人社、财政部门主要通过项目制方式,向政府认定的培训机构整建制购买创业培训项目。在参加培训人员有明确创业意愿的前提下,通过项目制方式为五类人员、毕业学年高校毕业生、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应届中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去产能失业人员等重点扶持对象提供免费创业培训(网络创业培训)、创业模拟实训(网络创业模拟实训)。对承担项目制培训的培训机构,由人社部门按照与培训机构签订的协议检查验收培训成效后给予职业培训补贴。

参加创业模拟实训(网络创业模拟实训)的人员须先行取得SYB培训或网络创业培训的《创业培训合格证书》,创业模拟实训(网络创业模拟实训)补贴可与SYB培训或网络创业培训补贴同时享受。

(三)劳动预备制培训

对为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垫付劳动预备制培训费的培训机构,给予一定标准的职业培训补贴。其中农村学员和城市低保家庭学员参加劳动预备制培训的,同时给予一定标准的生活费补贴。

(四)岗位技能培训

对企业新录用的五类人员,与企业签订12个月以上期限劳动合同或就业协议,并于签订劳动合同或就业协议之日起12个月内由企业组织参加岗位技能培训的,在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专项职业能力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未颁布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职业应取得设区市人社部门认可的培训合格证书)后,给予企业一定标准的职业培训补贴。

对按国家有关规定组织本企业在职职工参加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的企业,职工培训后取得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专项职业能力证书的,给予企业一定标准的职业培训补贴。

对参加技师、高级技师培训合格并取得技师、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国家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企业在职职工,给予职工个人或企业一定标准的职业培训补贴。

有条件的地区可探索为劳动者建立职业培训个人信用账户,鼓励劳动者自主选择培训机构和课程,并通过信用账户支付培训费用。

第九条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对通过初次职业技能鉴定或创业培训考核鉴定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专项职业能力证书或创业培训合格证书的五类人员,给予一定标准的职业技能鉴定补贴。

第十条社会保险补贴。享受社会保险补贴的人员范围包括:就业困难人员、高校毕业生、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力以及企业新增岗位就业人员。

社会保险补贴用于以下方面:

(一)就业困难人员社会保险补贴。对招用就业困难人员的单位,以及通过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的单位,与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按其为就业困难人员实际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给予补贴,不包括就业困难人员个人应缴纳的部分。对灵活就业后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就业困难人员,给予一定数额的社会保险补贴,补贴标准原则上不超过其实际缴费的2/3。就业困难人员社会保险补贴期限,除对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可延长至退休外,其余人员最长不超过3年(就业困难人员享受企业吸纳就业社会保险补贴、公益性岗位社会保险补贴和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期限可独立计算,每项社会保险补贴享受年限以初次核定其享受该社会保险补贴时年龄为准)。

就业困难人员是指登记失业人员中的下列人员:残疾人员、女性40周岁以上、男性50周岁以上人员



郑州外资企业服务中心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本文链接://www.angelgibson.com/policy/76598.html

本文关键词:桂人社规,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财政厅,广西壮族自治区,就业,补助,资金,管理办法,通知

相关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