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释放调控信号:货币不松 财政不紧

来源: 时间:2015-01-23 00:51:00

作为世界经济增长引擎之一,中国经济走向也成为达沃斯论坛备受瞩目的话题。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昨日在瑞士达沃斯会见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时表示,中国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既不松也不紧,同时把更多精力放在结构性改革上。业内认为,不松不紧意味着未来我国的货币政策不会大幅宽松,财政政策不会从紧,收入分配、价格改革有望成为结构性改革的重点。

货币不松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名义增长15.7%,较上年同期回落3.8个百分点,创下13年来新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12.%,较上年同期回落1.1个百分点。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目前货币政策大幅度宽松对消费所带来的刺激作用十分有限。而在投资方面也是如此,传统产业不断在调整,运用大规模开发性投资,配套高速的货币信贷增长来支持投资的发展,已经很难达到一个非常好的效果。因此,新常态下货币政策应该强调稳健,不会大幅度放松。一些小幅度降息或者调整都不属于货币政策方向性的调整——稳健不是一成不变,可以向松、向紧。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昨日在瑞士达沃斯论坛上也表示,中国央行一直在尽力保证市场资金流动性不要过量,但来自海外的资金流入仍然在不断改变中国的流动性,这会给资本市场带来影响。

兰格经济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陈克新指出,不松除了在货币政策外,也指在宏观调控方面不会放松。考虑到今年经济形势可能比去年更差,宏观调控、稳增长力度应该不会放松,还可能会进一步加强。

财政不紧

“目前经济增长面临下行压力,从以往经验来看,宏观政策选择方面对于不紧倾向可能更多一些,包括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好地发挥政府投资带动作用等等。”陈克新说。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指出,积极的财政政策带有一定的指向性,尤其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财政政策要有力度,这意味着今年政府在财政方面不会从紧,发挥财政对经济稳增长的作用,盘活存量用好增量,预计今年财政赤字可能增加到1.7万亿元左右。

财政政策之外,基建投资也是目前政府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去年三季度7.3%的GDP增速创下五年半来新低后,投资力度明显加强。据不完全统计,自去年10月至今,国家发改委已批复49个项目,涉及机场、铁路、公路、城铁项目,投资总额近1.4万亿元。

首都经贸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及认为,在经济放缓时,投资既能短期对经济产生明显拉动作用,也能弥补一些基建领域的短板。今年政府仍将会大力推进基建投资,相关投资规模只会增加不会减少。

结构性改革蓄势

最近,“结构性改革”成为政府宏观政策的热点,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昨日表态,要把更多精力放在结构性改革上。而自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由行政体制、财税、金融体制、价格、土地、户籍、国资等七大领域的改革绘制的改革蓝图也愈发清晰。

“结构性改革顾名思义主要解决经济运行中的一些结构性问题,目前我国在产能过剩、市场资源配置方面都面临着比较突出的问题,而投资、消费增长又在放缓。从目前看,未来收入分配改革、价格改革可能成为结构性改革的重点。”陈克新说。

今年元旦刚过,国家发改委就放开了24项商品和服务价格,并承诺陆续会推出第二批、第三批,包括推进医药服务价格的改革,以及能源领域、电力天然气等价格的改革。

目前我国经济运行中还存在着一些价格失灵的地方,通过价格改革逐步放开政府定价,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市场资源配置作用,同时减少政府对市场的直接干预。同时,收入分配改革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中,机关事业单位和城镇职工养老“并轨”改革方案也将付诸实施。

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去年全国城镇居民收入仅增长了6.8%,没达到预期目标。商务部研究院消费经济研究部副主任赵萍坦言,城镇居民收入增速低于2020年收入翻一番的预期,加上消费增长乏力,种种迹象表明目前推进收入分配改革势在必行。

在陈克新看来,收入分配改革对目前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通过收入分配改革,可以使二次分配更加合理,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化解社会矛盾。同时,收入分配改革使民众手中有钱、敢花钱,可以促进消费、投资的增长。







郑州外资企业服务中心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