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项目可兑换放开再引热议 学者担忧资金外逃

来源: 时间:2015-03-27 03:32:00

央行行长周小川近日对“年内资本项目可兑换”的解读,再次激发了市场对我国资本账户开放的热议。多位学者专家对此仍有忧虑,担心资本账户“过快”开放可能引发资金大量外逃,对此态度审慎。也有学者强调,资本账户开放有助于境外经济主体增长对人民币的信心,提升我国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提升金融市场效率。

其实,资本项目可兑换并不意味着资本账户全面开放。资本账户开放,不仅是指资本项目在汇兑与支付环节的开放,更涵盖了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等方面的开放,以及国际国内金融市场的不断融合。况且,周小川行长所提的“年内资本项目可兑换”主要是指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历史上虽不乏新兴经济体因过早、过度开放资本账户而陷入危机的教训,但更多案例也证明,资本账户开放有利于形成更有效的全球资本配置。就世界经济大势而言,固守一个封闭的金融市场从长远来看必将被淘汰。当然,国际资本流动的“顺周期”特性也表明,任由资金毫无约束的流动亦不可取。所以,如何在开放资本账户的同时,保持境内外资金流动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才是关键所在。

虽然对于是否应进一步开放资本账户以及如何开放的问题,各界专家学者仍持有不同观点,但国家政策层面已经开始在上海自贸区、深圳前海合作区、天津滨海新区等区域各有侧重地进行资本账户开放的试验试点,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上海自贸区以“投融资汇兑便利”为核心的资本账户开放试点,主要包括企业跨境投资、个人跨境投资和跨境借款融资三个方面,关键亮点在于“负面清单”制度和以“沪港通”为标志的个人跨境投资的初步尝试。深圳前海则以人民币国际化和深港一体化为契机试点资本账户开放。不同于上海自贸区致力于建设面向全球的跨境投资和贸易规则体系,前海金融改革的明确定位是对接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离岸人民币中心。在深圳经济特区高度市场化机制背景下,前海具有相对较高的改革试错容忍度,资本账户开放迈出的步伐也相对较大。天津滨海新区在“综合配套改革”下试点资本账户开放。结合综合配套改革试验金融创新专项方案与炙手可热的第二批自贸区项目,天津滨海新区资本账户开放的试点既有其他试点区域类似的开放政策,又加入了自贸区改革试验政策的内容。

总体上看,上海自贸区、深圳前海合作区以及天津滨海新区已通过一系列试点迈开了推进我国资本账户开放的第一步。跨境双向直接投资方面,在我国已实现资本项目基本可兑换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负面清单制度放开限制措施,扩大“引进来”与“走出去”的成果。在证券投融资方面,在QDII、QFII、RQFII的基础上,已推出的“沪港通”及研究中的“QDII2”将加快股市开放,境外发行人民币债打破资金不能回流额限制,融资区域也从香港扩至更广泛地区,境外企业在境内发债融资也已获批。跨境人民币贷款业务更在人民币国际化浪潮下取得了突破,2014年前海合作区新增备案的跨境人民币贷款金额达到826亿,为2013年的5.6倍。

基于我国资本账户开放试点已经取得的成果,笔者认为,我国资本账户下一阶段的开放过程中当以推进“负面清单”放开跨境双向直接投资的限制、放开具有真实贸易背景的商业信贷、适时有序推进资本市场的开放三个方面为主。

面对外储规模继续扩大、国内企业产能过剩等问题,放宽对外直接投资的限制是市场迫切的需求。我国庞大的消费市场对全球吸引力极强,境外资本进入我国市场愿望强烈,开放直接投资正是市场发挥资源配置决定性作用的重要体现。随着上海自贸区放宽双向直接投资的“负面清单”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负面清单”限制的内容也将进一步删减。刚刚设立的丝路基金与正在筹建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将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产业合作等有关项目提供投融资支持,都将成为支持跨境双向直接投资的重要推力。

契合实体经济需求,在确保资金流入实体经济的前提下,放宽商业信贷有利于改善企业融资状况,特别对具有真实贸易背景的商业信贷放松管制,既能利用境外成本相对较低的资金促进国际贸易发展,又能拓宽人民币回流渠道,为人民币国际化发展形成良好的流动机制。今后针对具有真实贸易背景的商业信贷的审批程序、管理制度可能将继续开放,并逐步实现从资本项目的管制向监控转变。

资本市场是资本账户开放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也是重要的风险点。今年沪深股市与债市,都将有重大举措。为拓宽资金额度、标的股票范围,在充分利用“沪港通”的试验成果的基础上,将推出“深港通”及与我国台湾、新加坡等周边地区的互联互通,并在时机成熟的条件下进一步拓宽至欧美发达市场。以境外发行人民币债券为契机激活境外人民币市场,拓宽人民币资金回流渠道,逐步实现与境内外债券市场融合。而不动产、股票发行等方面需要更多配置制度的改革,其开放的步伐可能相对较缓。







郑州外资企业服务中心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