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政办函〔2020〕19号《延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延安市全运惠民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

浏览量:时间:2021-02-03 02:12:23

《延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延安市全运惠民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










延政办函〔2020〕19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延安市全运惠民工程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延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0年2月27日

延安市全运惠民工程实施方案

2021年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以下简称十四运会)将在我省举办,我市将承办国际式摔跤、乒乓球、山地自行车比赛项目。为认真落实陕西省全运惠民工程实施方案要求,加快全市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全民全运、全运惠民”,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到2021年,市、县(市、区)基本公共体育设施实现全覆盖,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平方米以上;群众健身意识普遍增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135万人以上;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形成特色化、品牌化;健身组织体系更加完善,协会、俱乐部数量大幅提升,全市社会体育指导员超过0.45万人;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明显提升,市、县(市、区)两级国民体质监测与科学健身指导站点全覆盖,国民体质监测工作经常化,监测群众突破2万人次。

二、重点任务

(一)健身设施惠民

1.健全市、县(市、区)基本公共体育设施。建成投用延安新区全民健身运动中心、延安大学新校区乒乓球场馆、黄陵县山地自行车赛道,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开展综合环境整治,满足十四运会比赛需求。按照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标准,推动实现县级场馆建设“四个一”(一个体育场、一个全民健身中心、一个室外运动场地、一个国民体质监测和科学健身指导站)目标,满足群众健身需求。加快推进覆盖市、县两级的基本公共体育设施项目建设,建立健全公共体育服务设施体系,提高公共体育普及程度。[十四运会比赛场馆分别由延安新区管委会、延安大学、黄陵县政府牵头,其他由市体育局牵头,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局参与,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负责落实;以下各项任务均需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承担,不再列出]

2.完善群众身边的健身设施。围绕建设15分钟健身圈目标,建设一批体育公园、健身步道、社区多功能健身场地、社区健身中心,对现有的公园、广场进行改造,增加必要的体育设施,实现所有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全覆盖。全市新建或改建体育公园3个、社区多功能健身场地30个、社区健身中心5个、健身步道1000公里、农民体育健身工程 100个。每县(市、区)重点要做好3个社区多功能健身场地、100 公里健身步道的改建、新建任务。(市体育局牵头,市发改委、市自然资源局、市城管局、市住建局参与)

3.推进全民健身重点工程建设。借助延河流域综合治理契机,在现有基础上完善规划、统筹资源、集中力量,在河边公园、道路等配套建设体育设施,力争建成各类健身场地20块,健身步道(自行车道)50公里,安装体育器材600件,打造集体育健身和休闲旅游于一体的民生工程。(市体育局牵头,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水务局、市自然资源局、市城管局、市住建局、市林业局参与)

4.加快构建体育产业发展平台。以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体育旅游目的地和体育旅游示范地为目标,积极推行“体育+”模式,加强体育与文旅等融合发展,将黄陵森林公园建成集体育赛事、休闲旅游、运动康养等为一体的综合发展体;将志丹县足球小镇打造成集足球训练、红色教育、赛事承办、文化旅游、休闲娱乐为一体的足球特色小镇;将延安新区全民健身运动中心打造成大型体育服务综合体;将县级体育中心建成县域体育服务综合体。(市体育局牵头,市发改委、市住建局、市文旅局、市林业局参与)

(二)组织服务惠民

1.健全协会组织。按照“4+X”(即体育总会、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老年人体育协会、农民体育协会,若干单项体育运动协会)模式,扩大协会数量,丰富协会种类,各级骨干协会全部建立,单项协会覆盖辖区所有开展的运动项目,让各级各类协会社团成为组织引导广大群众科学健身、参与体育活动的主导力量。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持续加大对协会的支持力度,鼓励各个协会组织裁判员、教练员、社会体育指导员开展专业技术交流活动,提升专业素养,推进协会实体化进程。(市体育局牵头,市民政局、市行政审批局、市农业农村局参与)

2.鼓励俱乐部发展。发挥俱乐部在健身指导服务、运动项目推广、运动技能培训等方面的作用,促进各级俱乐部良性发展,不断提升俱乐部承接全民健身服务的能力和水平,重点扶持青少年俱乐部发展,让俱乐部成为服务群众健身的重要力量。(市体育局牵头,市民政局、市教育局、市行政审批局参与)

3.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作用。采取配备服装、以奖代补、公益岗位、培训学习、技术交流等方式予以激励,扩大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提升服务水平和能力。依托各级各类指导员,在城市街道、社区、小区和乡镇、行政村,建立规范的健身站点,实现基层群众健身有组织、有协会、有俱乐部、有人员、有阵地。(市体育局牵头,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参与)

4.加强体育后备人才建设。鼓励学校积极开展体育活动,推进市队县办、市队校办,支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组建优秀运动队。(市体育局牵头,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参与)

(三)科学指导惠民

加强县级国民体质监测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县级国民体质监测站全覆盖。推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引导群众积极参加体质监测,建立个人体质检测档案,推广运动处方。在全市范围内广泛组织开展体育健康行“五进”活动,让体质监测和科学健身指导进机关、进企业、进村镇、进社区、进学校。深入推进 “体医融合”,开展医务人员和社会体育指导员互补培训,发挥体育运动在疾病预防、健康促进、康复治疗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更好服务群众科学健身。推广普及广播体操和落实工间健身制度,形成终身体育健身的良好习惯。(市体育局牵头,市卫生健康委、市教育局、市总工会参与)

(四)体育赛事惠民

1.打造精品赛事活动。办好“一带一路”陕西延安2020战极世界格斗冠军赛、黄陵山地户外公开赛、中国·富县“秦直道”自行车联赛、黄龙树顶漫步、黄龙65公里超级越野赛、吴起边塞蓝湖龙舟赛、新区国际滑雪场越野滑雪、滑轮、轮滑赛等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体育品牌赛事活动,提升群众参与热情,推动体育事业发展。精心组织群众足球三级联赛和篮球、羽毛球城际联赛,形成全民健身活动新格局。积极举办青少年体育赛事,大力开展校园足球活动。加快体育后备人才建设,积极实施“奥运争光”计划,向省队、国家队输送优秀体育人才,争取在国际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市体育局牵头,市总工会、市财政局、市教育局、市文旅局、市妇联参与)

2.大力发展冰雪运动。坚持“试点先行、先易后难,多点布局、逐步推进”的原则,大力发展冰雪运动,推动冰雪运动成为人人参与、人人喜爱的运动项目,为实现“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 作出积极贡献。(市体育局牵头,市财政局、市教育局、市文旅局参与)

(五)健身活动惠民

广泛开展“我要上全运”为主题的系列活动,积极举办受众面广、参与人多、易上手、好普及、有影响力的活动,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鼓励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组织举办职工(家庭)运动会,引导干部职工积极参与体育健身活动。大力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和健身方法,重视老年人、妇女、职业群体、残障人群等特殊群体开展体育活动,共同营造全社会关注、支持、参与全运会的浓厚氛围。(市体育局牵头,市总工会、市教育局、市文旅局、市妇联、市残联参与)

(六)体育文化惠民

大力倡导 “全民全运、全运惠民”理念,以承接十四运会乒乓球、国际式摔跤、山地自行车赛事活动为契机,把我市历史文化、革命文化、民俗文化等与现代体育文化相结合,策划组织一批群众喜爱、形式多样、富有乐趣、充满正能量的体育文化产品,讲好体育故事,彰显延安特色,提高延安影响力和美誉度。(市体育局牵头,市文旅局参与)

(七)场馆开放惠民

全面落实公共体育场馆开放要求,满足群众就近参与体育健身的需要。体育部门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全面开放场馆,不断提升服务水平,使大中型场馆能够更好服务周边群众。学校要加大体育场地设施开放力度,力争全面开放。统筹体育场馆资源,合理制定开放办法,实现场馆利用最大化。(市体育局牵头,市教育局、市国资委、市财政局、市总工会参与)

(八)智慧平台惠民

加快延安市全民健身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对接陕西省全民健身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功能,做好各项数据的报送和更新工作。依托互联网和新科技,对具备条件的体育场地设施增加智能化系统,对新建的体育场馆、全民健身中心、步道(自行车道)等公共体育设施和健身器材,全面运用智能技术,增添健身运动的便捷性、趣味性、科学性和吸引力。(市体育局牵头,市委网信办、市工信局参与)

三、组织保障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县(市、区)和市级各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高度重视“全运惠民工程”,全面加强对体育工作的领导,依托各级全民健身联席会议,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任务、分工、步骤,确保“全运惠民工程”深入推进。

(二)落实保障措施。各级各部门要整合项目,统筹安排好资金保障。市级相关部门要根据职责和任务,研究制定配套措施,确保工作扎实推进。各项惠民项目均以县级投入为主,以省市奖励、补助为辅。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建设各类体育设施,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发展格局。

(三)加大宣传力度。各级各部门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报道,讲好体育故事,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振奋精气神。要引导群众广泛参与各类健身活动,为十四运会成功举办营造浓厚氛围。



郑州外资企业服务中心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本文链接://www.angelgibson.com/rule/100446.html

本文关键词:延安市

最新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