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政办发〔2017〕41号《沈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沈阳市体育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浏览量:时间:2018-07-07 01:49:52

《沈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沈阳市体育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沈政办发〔2017〕41号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直属单位: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沈阳市体育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沈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7年6月30日



沈阳市体育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方案


为盘活我市体育资源,加快体育经济转型发展,增加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根据《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辽宁省体育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辽政办发〔2016〕148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此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树立“大健康”“大体育”理念,依据《辽宁省体育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方案》和《沈阳振兴发展战略规划》要求,精准对标、重点突破、共同缔造,以“多规合一”为引领,推动体育场馆全面升级,形成沈阳自主IP赛事,建设改造一批大型场馆项目,推进“互联网+体育”,促进体育需求和消费不断增长,横向达到体育与旅游、文化等产业跨界融合,纵向达到产业链延伸,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优的体育产品和服务,不断满足大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身需求,提升市民幸福感和获得感,为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推进“幸福沈阳,共同缔造”行动,拉动经济增长、转变发展方式提供有力支撑和持续动力。


二、重点任务


(一)打造自主IP体育赛事。申办和举办沈阳马拉松赛、哥德杯(中国)世界青少年足球赛、沈阳首届市民运动会等自主IP大型赛事,特别是举办好沈阳市首届市民运动会。以“幸福沈阳,共同缔造”为宗旨,以群众为主体,以“沈阳动起来”为主题,创新办赛理念,鼓励社会参与,充分发挥社会主体和市场主体作用,坚持“开放办赛、共享办赛、多方办赛”的办赛宗旨,建立政府、市民、市场三轮驱动的办赛新模式,动员全社会力量,进一步深入社区、融入生活,激发和引导市民科学健身的热情,促进市民健身生活化、社会化,打造“百姓有动力、资源有合力、赛事有活力”的全民健身品牌。以大型赛事拉动消费,促进经济增长。将沈阳马拉松打造成国家金牌赛事。〔市体育局牵头,市教育局、公安局、服务业委,相关区、县(市)政府配合〕


(二)推动体育场馆(1.0版本到5.0版本)升级改造。利用奥体中心东南、西南2块体育预留用地新建冰雪馆和水上运动馆,并开发地下体育商城,总占地面积4.5万㎡、地上总建筑面积约5万㎡,采取PPP模式投资建设。结合棋盘山地域特点和户外运动人文特点,把棋盘山水上训练基地建成体育旅游目的地、体育旅游示范基地,打造体育旅游精品赛事和精品线路,与旅游开放共享,满足大众化、多样化、特色化的市场需求,形成集游乐项目、现场演出和多种奇妙体验于一体的体育版“迪士尼”乐园。〔市体育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财政局、规划国土局、市服务业委、旅游委,相关区、县(市)政府配合〕


(三)构建智能健身社区。加快体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民生为出发点,以优化人居环境为核心,坚持自我造血、持续发展的理念,立足“幸福沈阳,共同缔造”,以国际、国内社区体育建设最高水准进行战略规划,利用废弃锅炉房、自行车车库等社区空间,建设改造69个“奥林匹克体育生活化社区”,从管理、环境、信息化、活动、健身团队等方面打造立体的公共健身服务体系。与相关企业合作,专注社区居民体育健康管理与服务,从产品研发、健身指导等方面为社区居民提供完整的健身指导方案,构建纵向到底、覆盖社区的公共服务网络,提高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水平,提升市民幸福指数。实施“互联网+社区健身馆”模式,24小时、365天无人值守,使居民享受专业化、智能化的健身服务。建设社区体育配送驿站,实行试点社区的健身指导、健身知识等项目“你点我送”的配送服务,不断满足社区居民多元化的健身需求。〔市体育局牵头,市规划国土局,沈阳城市公用集团、沈阳体育产业集团,相关区、县(市)政府配合〕


(四)培育“一河两岸”体育产业集聚区。依据“一河两岸”“一主三副”的总体规划,编制沈阳市体育设施用地规划,将“一河两岸”建设成为我市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形成文化、产业、旅游、健身休闲等多元功能并存的现代体育产业集聚区。规划体育项目用地,确保体育项目用地落实到位。〔市规划国土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建委、体育局,沈阳体育产业集团,相关区、县(市)政府配合〕


(五)推动体育特色小镇健设。建设集健身休闲、“体验式”旅游、文化、健康等项目元素融于一体的体育特色小镇,推进蒲河、卧龙湖、财湖、西峡谷周边体育资源开发,探索打造具有东北地域特色的运动休闲小镇经济,为城乡居民提供文明、健康、休闲体育旅游产品,构建宜居宜游、居民与游客共享的理想空间,拓展健身休闲新领域。〔相关区、县(市)政府牵头,市发展改革委、体育局、旅游委,沈阳体育产业集团配合〕


(六)建立体育共享服务平台。依托“互联网+”,构建智慧体育服务平台,提升体育服务的信息化水平,开创“全民健身、e起运动”的体育数字化新时代。开启“运动汇”APP服务平台,提供多样化的场馆预订服务,扩大体育消费。拓展体育彩票第三方销售渠道,在社区、医院、企业延伸“体彩APP”。制作全民健身电子地图,建立居民体质健康档案,开具运动处方。〔市体育局牵头,市科技局、大数据局,沈阳体育产业集团,相关区、县(市)政府配合〕


(七)促进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发展体育竞赛表演业,全力争取足球、篮球、排球、田径等大型赛事主场落户我市,积极承办国际顶级品牌赛事活动,有效激活竞赛表演市场,带动关联产业发展。〔市体育局牵头,市国资委、旅游委、沈阳体育产业集团,相关区、县(市)政府配合〕


(八)加强全民健身指导服务。研究制定沈阳市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及表彰奖励办法,启动公益社会体育指导员聘任试点工作,探索设置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岗位。组织优秀运动员、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等人群,深入社区、企业开展健身指导、国民体质监测、开具运动处方等服务。〔市体育局牵头,市财政局、民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相关区、县(市)政府配合〕


(九)发展壮大沈阳体育产业集团。通过资产划转等方式,进一步做大沈阳体育产业集团资产规模。沈阳体育产业集团要充分发挥产业龙头作用,积极开展对外合作与交流,大力推进青少年足球训练项目,全力打造沈阳马拉松、沈阳市民运动会等大型自主IP品牌赛事。要规范做好国有资产管理和运营工作,有效实施股权结构多元化改革,全面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强化资产监管,严格履行决策审批程序,严防国有资产流失。〔市财政局、国资委、体育局牵头,沈阳体育产业集团,相关区、县(市)政府配合〕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把体育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摆在突出位置,切实转变发展理念,调整和拓展发展路径,把体育投入“事业化”的旧观念转变为体育投入“市场化”的新观念,推进产业战略目标、政策和规划制定、重大项目等方面的组织协调。强化体育产业政策保障落地、规划布局落地、平台建设落地、重点项目落地等方面的工作力度。推进国家级体育产业联系点建设,及时提请报批国家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市体育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规划国土局,沈阳体育产业集团等配合〕


(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大国际、国内知名企业的招商引资力度,与央企、国企等广泛合作,围绕场馆建设、体育设施、冰雪产品、健身休闲等,抓紧推进一批体育产业项目,扩展服务功能,延伸产业链条。〔市体育局牵头,沈阳体育产业集团配合〕


(三)落实体育用地和税费政策。严格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激发社会领域投资活力的意见》(国办发〔2017〕21号)精神,认真落实体育领域税费政策,加强土地税费扶持力度。将体育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和年度用地规划,有序适度扩大供给。〔市规划国土局牵头,市国税局、地税局、体育局配合〕












郑州外资企业服务中心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本文链接://www.angelgibson.com/rule/37519.html

本文关键词:沈阳市,政策法规,规范性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