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政办〔2017〕107号《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武汉市建设国家现代物流创新发展试点城市工作方案的通知》

浏览量:时间:2018-07-07 07:08:15

《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武汉市建设国家现代物流创新发展试点城市工作方案的通知》



武政办〔2017〕107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武汉市建设国家现代物流创新发展试点城市工作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7年10月25日

武汉市建设国家现代物流创新

发展试点城市工作方案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做好现代物流创新发展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发改经贸〔2016〕1104号)要求,为加快推进我市国家现代物流创新发展试点城市建设工作,特制订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问题导向、创新引领、重点突破、先行先试,完善基础条件,创新运行模式,营造政策环境,推动我市多式联运发展、物流资源整合和物流体制改革,加快物流发展新旧动能转换,助推我市国家商贸物流中心建设,为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大武汉提供有力支撑。

二、主要目标

通过试点,全市多式联运取得突破性发展,培育和引进一批具有全国或者区域影响力的多式联运领军企业,在国际国内主要辐射方向上初步形成多式联运线路、品类效应;资源整合与集聚能力不断增强,充分发挥聚流型物流衍生服务组织的主导作用,初步形成以武汉为中心的物流集聚效应;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进一步优化,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物流创新发展政策体系。

三、主要任务

(一)推动多式联运发展

1.完善多式联运服务设施。加快推进公路、水路、铁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升我市多式联运服务和区域辐射的基础条件。着力推进铁路进园区、进港区,加强港口等重要枢纽集疏运设施建设,补齐多式联运衔接设施短板。加快提升综合性物流园区服务功能,协同推进分拨配送等服务的集成化运作,促进联运服务企业的空间聚集,为一体化联运组织服务创造条件。

2.提升多式联运服务水平。围绕重点产业发展,强化物流组织,扩大辐射半径,增强辐射能力,大力发展新民营经济,培育引进具有全程组织和控制能力的多式联运企业,提升联运组织能力,扩展服务范围,提升多式联运服务水平。贯彻落实《中欧班列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相关要求,培育干支衔接、服务高效的联运网络,增强国际国内双向物流组织能力,巩固中欧(武汉)班列东、中、西三线,推动开通中亚、东南亚班列,促进中欧(武汉)班列运营规模、效益的双提升。依托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创新政策条件,降低联运衔接和运行成本,提高运行效率。围绕重点品类、重点方向、重点线路,促进江海联运、铁水联运、公水联运发展。完善航空货运服务网络,新开通武汉至欧美全货机航线,优化 “一带一路”沿线航线,提高陆空联运服务水平。

3.营造支持多式联运发展良好环境。用好国家相关行业政策,创新地方配套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运输行业管理,着力加强公路运输监管,规范公路运输市场行为,鼓励通过业态创新提高公路货运市场集中度,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发挥比较优势,实现各种运输方式合理分工、相互协作,确保运输布局的最优化和运输过程的紧密衔接。推动通关监管模式创新与效率提升,提高多式联运一体化运作水平,提升国际联运效率和辐射能力。引导物流企业积极应用多式联运专用运输工具、载运机具,加快集装箱、托盘等标准化单元的推广应用和循环共用。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加大对信息、交易、单据、资金、信用等资源的整合力度,打造提单武汉、数据武汉和平台武汉。

4.强化多式联运示范引领。以阳逻港及其配套的铁路、园区为核心载体,破解制约多式联运发展的瓶颈,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港铁园”一体化发展,探索形成具有武汉特色的多式联运创新示范经验。推动阳逻港区铁水联运货运枢纽、铁路专用线等项目建设,总结形成围绕核心枢纽完善联运设施衔接的经验。推动武钢江北铁水联运基地、武汉公路集装箱转运中心等项目建设,探索大宗商品、集装箱等不同领域多式联运发展路径。推进多式联运单证票据的通用化、标准化,探索开展“一次托运、一份合同、一票结算、一份保险”的全程运输服务。推进“成渝城市群-阳逻港-长江中下游港口”等多式联运线路发展,探索创新多式联运组织模式,打造全国多式联运品牌。理顺多式联运服务全链条,培育多式联运产业集群,探索多式联运企业聚集发展和能力培育模式。

(二)创新物流资源整合模式

1.整合物流信息资源。推动武汉物流交易所、武汉航运交易所加快发展,鼓励龙头企业搭建面向中小物流企业的物流信息平台,采用“平台+交易+信息”模式,聚集、整合市场供需信息,实现物流信息资源在武汉的发掘、聚集和增值。推动市场物流平台与政府政务平台的信息共享,在保证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实现个人身份信息、车辆登记信息、信用记录信息等各类信息资源与物流市场信息融合,产生信息叠加放大效应。发挥武汉区位优势,以大力拓展物流业务为基础,打造物流信息武汉。

2.整合物流服务资源。创新物流服务业态和服务功能,打造平台型、聚流型物流服务企业集群,加强服务组织和服务模式创新能力建设。积极发展“互联网+供需匹配”“互联网+运力优化”“互联网+运输协同”“互联网+仓储交易”等新模式、新业态,创新物流服务价值链,培育现代物流产业集群。整合仓储服务、运输服务、多式联运服务、金融结算服务等跨行业、跨领域服务资源,延伸物流服务产业链。加强部门管理与政策协调,创新物流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

3.整合物流要素资源。鼓励社会各类物流要素资源按照供需匹配、全链条打造等方式进行整合,充分释放企业活力。对基础设施、能力建设等要素资源进行整合创新,提升存量资源功能,调整增量资源的投入方向。完善物流规划体系,发挥政府在土地、资金等方面的调节引导作用,推动物流重点基础设施、重点领域和重点企业的发展。优化资源要素投入结构,形成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功能完善、能力匹配的物流要素资源整合发展格局。

4.加强物流资源整合环境保障。以开放型物流信息交易平台打造为抓手,以规模化、网络化物流服务组织培育为方向,以市场配置资源为主要方式,通过体制机制和政策创新,营造物流资源整合和集聚的良好环境。健全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交通运输联席会等协调机制,着力消除物流要素跨区域流动障碍,营造区域物流资源整合和市场一体化发展环境。

(三)优化物流管理体制机制

1.深化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理顺物流管理体制,充分发挥行业管理部门在物流创新方面的统筹协调作用。落实区级政府主体责任,完善物流活动较为集中、衔接要求较高、辐射范围较广的产业集聚区管理体制机制。结合港口、物流园区(保税园区、海关监管区)、联运通道等发展要求,建立健全管理协调机制,实现开发、建设、运营、配套服务等环节的协调统一管理。

2.强化物流规划引领。加强物流规划与相关规划的衔接,将物流规划纳入城市规划“一张图”管理。针对物流生产力要素和发展短板,深化和完善物流产业发展规划体系,加强物流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坚持规划先行,组织实施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加快编制全市航空货运中长期发展规划。谋划推动一批重大、关键和引领性物流项目,促进物流相关规划落地。

3.创新政策与管理。完善物流业用地政策,合理确定项目用地控制标准,对符合我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新增建设用地计划,经市人民政府同意后,可使用市级土地利用计划,保障物流业用地供应。壮大物流业创新发展资金,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和省级专项资金支持,优化市级物流专项资金安排结构,为物流创新示范项目及发展配套项目提供资金保障。依托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引导基金,研究建立对现代物流创新发展的投入机制,扶持发展潜力大、创新能力强的物流企业。

4.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支持行业协会与产业联盟在行业自律、产业研究、标准宣贯、人员培训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鼓励行业协会与高校、公共服务机构、物流企业等合作设立培训基地与研发机构,举办以城市物流创新为主题的高峰论坛、展会推介等交流合作活动,助推物流行业加快发展。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对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综合协调,将试点工作任务进行分解并纳入责任单位年度市级绩效目标予以考核。市交通运输委会同市发展改革委承担试点日常工作,组织制订年度工作计划并督促落实。

(二)明确责任分工。各责任单位要按照试点工作责任分工分解(详见附表),进一步深化、细化、实化工作措施,明确时间节点、工作进度,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要加强跟踪服务,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出现的问题。

(三)强化督办落实。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要建立健全工作调度机制,不定期召开会议,通报工作进度,部署工作任务,研究解决试点工作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要加强跟踪督办,对列入任务清单的事项,进行全过程跟踪,实行销号式督办。

(四)做好评估总结。定期评估试点进度,及时总结工作成效,努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试点经验和成功做法。同时,主动向国家和省有关部门汇报试点工作进展情况,力争将我市重大试点项目纳入上位规划和政策支持范围。

武汉市现代物流创新发展城市试点工作任务分解表

(详见正文)

附件: 武政办[2017]107号.pdf








郑州外资企业服务中心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本文链接://www.angelgibson.com/rule/37745.html

本文关键词:武汉市,武政办,规范性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