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政办发〔2017〕64号《大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实施意见》

浏览量:时间:2018-07-08 05:01:53

《大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实施意见》



大政办发〔2017〕64号





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各先导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委办局、各直属机构,各有关单位:

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是推动大连市体育产业纵深发展、增强人民体质、实现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迫切要求,对于激活大连体育市场消费潜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加快发展大连健身休闲产业,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77号)、《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实施意见》(辽政办发〔2016〕152号)精神,经市政府同意,现就加快发展我市健身休闲产业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重要决策部署,围绕打造体育名城新形象,以增进民生福祉、增强人民体质,实现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为根本目的,依靠改革开放创新,推进健身休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健身休闲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将健身休闲产业培育成经济新常态下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推进我市 “两先区”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二)发展目标。

力争到2025年,基本建成符合居民需求、独具“大连特色”的健身休闲服务体系。市场机制较为完善,产业环境得到优化,健身休闲企业创新能力明显增强,自主健身休闲品牌项目影响力大,健身休闲企业融资渠道多元,居民健身休闲消费十分活跃。我市获评全国健身休闲产业基地、示范单位、示范项目数量位列全国同等城市前列。健身休闲产业产值达300亿元以上,保持全省领先,成为我市经济新亮点。

 二、重点任务

(一)完善健身休闲服务体系。

1.普及日常健身。推广深受市民欢迎的健身休闲项目,巩固发展足球、马术、篮球、排球、羽毛球、游泳、垂钓、棋牌、徒步、路跑等群众基础好、参与度高的健身休闲运动项目,培育发展马术、帆船、帆板、搏击、瑜伽等群众关注度高、市场潜力大的健身休闲运动项目。保障公共足球场、篮球场、羽毛球馆等运动场馆的服务供给,引导高校、企业等多方主体积极加入日常健身休闲项目的发展中。(牵头单位:市体育局,参与单位:市教育局、市文广局)

2.完善户外运动。制定我市重点发展的健身休闲项目,以户外运动为重点,研究制定系列发展规划,支持发展消费引领性的健身休闲项目。

冰雪运动--以2022年北京(张家口)冬奥会举办为契机,着眼体育与旅游融合发展,加快推进我市冰雪场地设施建设,以大众滑雪、滑冰等为重点,开展丰富多彩的冰雪运动,支持大连(辛寨子)欢乐雪世界、大连铭湖滑雪场、安波温泉滑雪场等现有设施提档升级,形成全市冰雪产业集群。(牵头单位:市体育局,参与单位:市旅发委、市林业局)

水上运动--充分利用我市渤海、黄海等水面资源,以帆船、帆板、漂流、垂钓、游艇等运动项目为重点,加快推进各类水上运动基地建设。不断扩大中国环渤海帆船拉力赛、长海国际钓鱼节、大连国际冬泳节等系列精品赛事,扩大庄河天门山漂流、瓦房店将军石帆船帆板、长海县潜水等水上运动项目的影响力。(牵头单位:市体育局,参与单位:市水务局、市海洋渔业局)

山地户外运动--充分利用我市山体公园、滨海路的优势,积极推动登山、攀岩、徒步、露营、拓展等山地户外运动的发展,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建设户外攀岩基地、露营基地、房车基地等设施。进一步扩大大连国际徒步大会、大连国际登山大会、大连市民业余足球联赛、庄河天门山国际露营节等系列品牌活动影响力。支持各类户外健身俱乐部,设计丰富户外健身项目,将大连国际徒步大会打造成国家体育示范项目。(牵头单位:市体育局,参与单位:市旅发委、市城建局)

航空运动--整合低空资源,深化管理改革,充分发挥我市拥有东北航空运动培训资质优势,开展热气球、动力伞等驾驶员培训,积极发展低空飞行,以直升飞机低空观光、热气球、滑翔、小型无人驾驶航空器、航空模型等航空运动项目为重点,加快推进我市航空运动基地建设。(牵头单位:市体育局,参与单位:市旅发委、市经信委)

3.突显大连特色。借助辽宁省“一市一品”体育名城建设机遇,发展特色健身休闲产业集聚区和产业带,依托海洋资源,整合帆船帆板、海洋垂钓、海洋滑翔、潜水、游艇观光等产业,形成滨海健身休闲产业带。传承和弘扬大连足球文化,深入推进“青少年绿茵工程”,建设好“国家青少年足球训练中心”,举办全国城市冠军赛,国际少年足球邀请赛等赛事,引进高水平国际足球赛事,打造集足球休闲、健身、赛事、产品开发销售于一体的足球休闲产业集聚区,推动大连足球城品牌升级。大力发展体育休闲特色小镇,重点支持金普新区杏树街道冠军小镇、金普新区石河街道足球小镇等项目建设。(牵头单位:市体育局,参与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海洋渔业局、市林业局)

4.促进产业融合。发挥我市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体育旅游,支持和引导社会力量投资在旅游景区拓展健身休闲项目,鼓励市内旅行社结合健身休闲项目开发设计旅游产品和路线。加强科学健身指导,提供运动健康公共服务,促进健身休闲与康复医学、养生、文化、教育、渔业、林业、通用航空、交通运输等产业的融合发展。(牵头单位:市体育局,参与单位:市文广局、市教育局、市海洋渔业局、市林业局、市交通局)

5.推动智慧体育。结合我市建设国家智慧城市试点示范城市和信息消费试点城市,支持企业开发基于大数据和云计算的“智慧体育”平台,倡导智慧健身、智慧休闲。提升市内健身休闲场馆预定、健身指导、运动分析、体质监测、交流互动、赛事参与等综合服务水平,促进健身休闲场馆的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管理和服务水平。支持大连市体育中心等健身休闲场馆开发手机应用程序(APP)、微博公众号、微信公众号等便民平台,鼓励健身休闲场馆采用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移动支付方式,方便市民健身消费。(牵头单位:市体育局,参与单位:市经信委)

(二)培育健身休闲市场主体。

1.支持健身休闲企业发展。鼓励本市自主品牌、创新和竞争实力强的健身休闲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创新营销和经营方式,提升品牌形象和核心竞争力,鼓励其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延伸产业链和利润链,支持有条件的健身休闲企业“走出去”,开拓东北亚国际市场,培育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领军企业。支持企业细分化发展,精耕细分市场,鼓励民营中小微健身休闲企业、运动俱乐部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精准定位,强化特色产品和服务。(牵头单位:市体育局,参与单位:市经信委)

2.鼓励创业创新。抓住国家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机遇,重点支持建设金普新区“冠军小镇”项目暨冠军创业孵化基地,积极扶持退役运动员创业,鼓励企业、高校等多种社会力量通过设立健身休闲产业创业扶持基金、开办创业培训班等多种形式,重点支持潜力较好的退役运动员和自主创业者,造就一批健身休闲产业“创业能人”.积极给予政策和经费支持,引进和培养健身休闲产业领军人才,为健身休闲产业构建人才队伍,带动我市健身休闲产业创新发展。(牵头单位:市体育局,参与单位:市教育局、市人社局)

3.积极推进社会组织参与健身休闲活动。支持各类社会组织参与健身休闲活动,增强面向市民的服务功能。鼓励各类社会组织承接公共体育服务功能,发挥社会组织在健身休闲产业中营造氛围、组织活动、服务消费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牵头单位:市体育局,参与单位:市民政局)

(三)优化健身休闲产业结构和布局。

1.改善产业结构。加快我市健身休闲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依托区域资源、产业发展和体育传统等基础性优势,积极探索创新发展、优化升级的新路径。培育足球运动、水上运动、马术运动、山地运动、自行车运动器材装备研发制造等主体产业,加大对甘井子青山花园综合健身产业园和乐进足球装备研发生产基地、大连体育新城产业基地、普兰店区安波温泉滑雪基地、庄河天门山体育旅游休闲产业基地、瓦房店将军石水上运动基地、长海县长山群岛体育休闲产业基地的支持力度,形成一批梯次发展、特色鲜明的体育产业群,为我市健身休闲产业充分发挥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提供有效载体。(牵头单位:市体育局,参与单位:市发展改革委、星海湾开发建设管理中心、甘井子区政府、庄河市政府、瓦房店市政府、长海县政府)

2.打造区域特色。依托我市丰富的健身休闲旅游自然资源和体育人文资源,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打造各具特色的健身休闲产业集聚区。甘井子区以大连体育中心、青山花园健身产业园、乐进研发基地为基础,大力发展体育竞赛表演、体育度假旅游、马术培训、足球产品等相关业态。金普新区以国家级青少年足球训练中心、辖区内两个标准体育场等设施为依托,承办国内外大型足球类体育赛事,积极推动体育健身业发展。普兰店区充分挖掘安波温泉滑雪、自行车训练基地等资源,大力发展体育休闲、体育旅游等产业。瓦房店市以将军石中国北方水上运动基地为依托,重点发展帆船、帆板、游艇等水上运动项目。庄河市以打造天门山体育旅游休闲产业基地为依托,大力发展体育旅游产业。长海县以打造长山群岛国家级体育休闲产业基地为核心,带动体育旅游产业大发展。其他区市县(先导区)要尽快形成各具特色的体育产业项目。(牵头单位:市体育局,参与单位:市文广局、市旅发委、各区市县政府和先导区管委会)

(四)加强健身休闲设施建设。

1.完善健身休闲基础设施网络。结合城市发展规划,将健身休闲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整体规划中,突出大连山水旅游与生态宜居特色,以山体步道、海滨步道、沿河步道和公园步道等建设为重点,建设一批精品健身工程;按照《全民健身条例》规定,逐步开放学校体育设施,试点开放机关企事业单位体育设施,最终实现公共体育设施向社会全面开放。加快推进市内健身场馆和足球场地设施建设,切实解决我市健身人群消费与场地不足的供需矛盾。以社区健身休闲组织、项目、场地、设施等建设为重点,全力打造城市“15分钟健身圈”,使城市社区居民在离家15分钟的距离内,便可参加健身休闲活动。(牵头单位:市建委,参与单位:市体育局、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城建局、各区市县政府和先导区管委会)

2.盘活用好现有健身休闲场馆资源。从我市实际情况出发,统筹市内健身休闲场馆资源,加快推进我市企业、事业、机关和学校等单位健身休闲场馆资源向公众开放。创新公共体育场馆设施运营管理方式,通过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合理收费开放等措施增加供给,满足居民基本健身需求。通过管办分离、公建民营等模式,推行市场化商业运作,满足多层次健身消费需求。(牵头单位:市体育局,参与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市地税局)

3.建设海洋特色健身休闲设施。规划建设海洋城市步行交通体系,重点建设一批濒海山体健身公园、山地户外营地、路跑骑行服务站、运动船艇码头等健身休闲设施。鼓励和引导星海公园、老虎滩等濒海旅游景区充分利用海洋资源,建设海洋特色健身休闲设施。(牵头单位:市体育局,参与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旅发委)

(五)提升健身休闲器材装备研发制造能力。

1.推动转型升级。依托我市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优势,加快推进装备制造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积极引导和支持企业重点进军足球装备、马术马具、电子竞技等健身休闲器材装备研发和制造领域,支持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合作研发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提升传统健身休闲器材装备的质量水平,提高产品科技含量。结合我市体育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重点支持各区市县(先导区)发展健身休闲器材装备研发和制造。鼓励企业通过海外并购、合资合作、联合开发等方式,提升足球、马术、冰雪、水上、山地户外、航空等运动器材装备制造水平。(牵头单位:市体育局,参与单位:市经信委)

2.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支持和鼓励市内健身休闲企业加大对健身休闲器材装备研发的投入,提高关键生产技术、新型材料、新工业和新产品的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参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支持企业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技术对接个性化的健身休闲需求,针对不同人群,开发多样化、适应性强的健身休闲器材装备。研发便携健身休闲器材、可穿戴运动设备、虚拟现实运动装备等。支持和鼓励企业与国内外领先的健身休闲器材装备制造研发单位开展合作,加快高新技术的引进和转化。(牵头单位:市体育局,参与单位:市科技局、市经信委)

3.加强品牌建设。积极开展“一地一品”体育名城创建活动,借力大连足球城建设,鼓励健身休闲与体育旅游相结合,建设滨海健身休闲旅游城市的品牌新形象。积极与国内外各级足球、马术、水上、滑雪、滑冰、徒步、健美等各类协会开展合作,开展全国性或国际性的活动,提升品牌知名度。(牵头单位:市体育局,参与单位:市旅发委、市民政局)

(六)改善健身休闲消费环境。

深挖消费潜力,开展各类群众性体育活动,丰富节假日和旅游旺季健身休闲赛事活动,激发大众健身休闲需求。积极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业余运动等级标准》《业余赛事等级标准》,增强健身休闲消费粘性。推动体育部门、社会组织、专业体育培训机构等与各类学校合作,提供专业支持,培养青少年健身休闲爱好。(牵头单位:市体育局,参与单位:市旅发委、市教育局)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由市体育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旅发委、市财政局、市统计局等多部门合作的健身休闲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及时分析健身休闲产业发展情况、存在的问题,沟通协调意见、落实健身休闲产业发展的政策。积极推动将健身休闲产业发展纳入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组织编制健身休闲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各区市县政府(先导区管委会)要加强督导,对本实施意见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跟踪分析,切实推动健身休闲产业发展。(牵头单位:市体育局,参与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旅发委、市财政局、市统计局)

(二)创新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资本以市场化方式设立健身休闲产业发展投资基金。选取条件成熟的健身休闲产业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试点示范。运用体育彩票公益金对公共性的健身休闲项目给予必要的资助。鼓励符合条件的健身休闲企业发行债券,融资建设健身休闲产业项目。(牵头单位:市体育局,参与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

(三)持续推动“放管服”改革。加快职能转变,大幅度削减健身休闲活动相关审批事项,采用负面清单管理,全面清理与上位法不一致及不利于健身休闲产业发展的有关规定。改革健身休闲赛事管理制度,取消商业性和群众性健身休闲赛事活动审批。加快全市综合性和单项健身休闲赛事管理制度改革,公开赛事目录,通过市场机制引入社会资本承办。推进政府向健身休闲社会组织购买公共健身休闲服务,推进健身休闲行业协会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完善相关安保服务标准,加强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健身休闲政务发布平台、信息交互平台、展览展示平台、资源交易平台。(牵头单位:市体育局,参与单位:市公安局、市政府法制办)



大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7年5月11日









郑州外资企业服务中心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本文链接://www.angelgibson.com/rule/38159.html

本文关键词:大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