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政办发〔2018〕75号《宝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全市深化医改重点工作的通知》

浏览量:时间:2021-01-31 20:58:06

《宝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全市深化医改重点工作的通知》










宝政办发〔2018〕75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今年以来,全市各级认真贯彻落实中省深化医改工作部署,按照全市深化医改工作会议和我市年度医改工作安排,聚焦改革重点,狠抓工作落实,推动医改工作持续深化,取得积极成效。近期,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8年下半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陕政办发〔2018〕53号),对做好全省医改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根据省上文件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现就进一步做好全市深化医改重点工作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健全分级诊疗制度

1.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大力推进城市紧密型医联体、县域医共体建设,促进优质资源共享。结合国有企业医院改革,盘活优质医疗资源,探索建立权责一致、分工衔接的紧密型医疗集团;巩固市妇幼保健院医疗集团建设成果,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在眉县、凤翔、岐山、凤县、陇县等县区探索建立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发挥市中医医院、市人民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市口腔医院等医院特色专科优势,组建骨科、眼科、妇幼、口腔等专科医疗联盟;做好34个镇卫生院、10个县级医院和市中心医院远程医疗协作网平台无缝对接。鼓励社会办医疗机构及疾控、康复、护理等机构参与医联体建设。继续推进医师多点执业管理,探索护士多点执业。

2.完善配套措施及考核评价机制。健全医联体内部管理措施和考核机制。完善医保支付、人事管理、服务价格、财政投入等配套措施,实行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差异化的医保报销政策。以市、县(区)和基层就诊率等指标变化为评估标准,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逐年提高县、镇医疗服务比重,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到诊疗总量的60%。

3.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档升级。完善家庭医生团队与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技术帮扶、双向转诊等工作机制,借助医联体、医共体平台,建立上下联动的工作新机制。稳步推行家庭医生有偿签约服务,突出重点人群签约、履约等两个环节,做实做细签约服务工作。同时,在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进健康小屋建设,进一步发挥首席健康咨询师作用,切实维护群众健康,促进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

4.深化基层综合改革。巩固医疗卫生县镇一体化、镇村一体化管理,推动县域综合改革。探索推动疾控、县级妇幼保健机构体制机制创新,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落实财政保障政策,按照“允许医疗卫生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允许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质量管理和绩效工资政策。

二、加快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5.完善公立医院核心制度。完善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成本管理、财务报告、信息公开以及内部、第三方审计机制,所有三级公立医院、20%的二级公立医院力争完成章程制定。巩固总会计师委派制成果,继续开展医疗机构第三方评价、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工作机制,提高群众看病就医的满意度。大力支持市中心医院开展国家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

6.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按照“调结构、腾空间、保衔接”的思路,进一步优化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加快建立以成本和收入结构变化为基础的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对符合政策规定的医疗服务市场调节价格实行备案制,采取适当方式有效体现药事服务价值。

7.加快人事薪酬制度改革。进一步推进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试点任务,优化公立医院人员薪酬结构,建立完善符合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

8.强化公立医院控费机制。按照全市公立医院控费实施方案,严格控制各级公立医院医疗总费用、次均费用增长和个人自付占比,落实各县区、各公立医院控费目标。完善控费指标监测排名公示制度。按照省上考核方案要求,2018年,全市公立医院门诊病人次均费用、住院病人人均费用要逐步下降,医疗服务收入总和占医疗收入≥35%。

9.合理配置医疗资源。落实《宝鸡市区域卫生发展规划(2016-2020年)》,合理确定公立医院规模,推进国有企业办医疗机构改革。落实政府对符合区域卫生规划的公立医院各项投入政策。

三、努力完善全民医保制度

10.做好基本医保制度改革。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提高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保障水平,按照中、省规定同步提高财政补助标准和个人缴费标准。全面落实异地就医结算政策,积极发展商业健康保险。

11.深化支付方式改革。完善市中心医院、金台医院新农合住院按疾病诊断相关组(DRGs)付费改革试点,加快在全市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全面推广。继续推进以总额控制为基础、以病种付费为主、以按床日付费为补充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做好108个单病种定额付费和41种门诊日间手术及一般康复治疗项目限额管理,引导医疗机构主动保质量、控成本、提效率。探索符合中医药服务特点的支付方式。

12.强化医保对医疗服务行为监管。加强协议医疗机构精细化管理,推行智能审核监控。大力推广飞行检查,继续加大对协议医疗机构的监管力度。通过“九个严查”,全面落实“七个不准”,着力解决“挂床”住院、骗保等问题。健全谈判协商和风险分担机制,推进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的激励约束机制。完善临床路径质量控制及效果评价体系,二级及以上医院全路径管理病人达30%以上。

四、健全完善药品供应保障制度

13.巩固药品耗材采购“两票制”。深化公立医院药品耗材采购“两票制”,加强追踪问效,减少药品耗材流通环节,切实降低虚高价格。全面落实药品集中采购,医用耗材统一配送,药品、高值医用耗材网上采购率不低于95%。

14.巩固基本药物制度。按照国家要求调整基本药物目录,推动与各级医疗机构药品目录衔接。加大对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使用情况督查力度,开展基本药物和重点监控药品使用情况督查,加强合理用药监测和干预。市、县公立医院基本药物使用率分别达到40%、50%以上,镇、村医疗机构基本药物使用率分别达到75%、85%。

15.推进总药师制度试点。在全市二级及以上医院试行总药师制度,强化医院药事监管,加快落实处方点评制度,加大公立医院重点药品、高值医用耗材跟踪监测,推动医院药学服务管理模式转型,进一步规范合理用药。

16.规范药品保障及使用管理。完善药品储备管理办法,做好儿童、老年、慢性病、传染病、严重精神障碍等特殊人群基本用药保障。强化配送企业动态监管,保障临床用药和药品质量。

五、切实强化综合监管制度

17.构建综合监管体系。完善以政府监管为主导,第三方广泛参与、医疗卫生机构自我管理和社会监督为补充的综合监管体系。利用信息化手段,创新医疗服务、费用控制、财务运行等监管方式。建立健全医疗卫生行业社会信用机制、医疗质量安全责任追溯机制、综合监管结果协同运用机制和黑名单制度,加大信息公开和宣传教育力度,拓宽公众参与监管渠道,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服务效率和社会满意度。

18.深化医药卫生领域“放管服”改革。加快职能转变,简政放权,建立行政审批事项清单制度,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完善医疗服务、药品供给、医疗保障等领域“双随机”抽查机制,及时向社会公开检查结果。严厉打击非法行医等违法行为,加强中医药监督执法。实施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防治分类监督综合评价。

19.开展各级各类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继续做好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效果评价考核市级、县级自评工作。按照中、省要求,做好三级医院医疗管理、运行成本、服务质量等重点业务工作考核,并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开。

20.加强全行业管理。推进卫生计生部门监管重心向全行业转变,实行属地化管理。对区域内所有卫生计生资源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准入、统一监管。加强市县监督机构和执法队伍建设,创新医疗服务、药品供给、医疗保障等领域监管方式,强化全程监督,提升依法管理能力。

六、统筹推进相关领域改革

21.深化“健康宝鸡”建设。实施“健康宝鸡2018-2020行动计划”,落实健康宝鸡建设“五大目标任务”,健全考核机制。积极推进健康细胞示范建设,做实做细机关、军营、社区、村庄、学校、医院、企业、家庭健康示范建设工作。深入开展卫生防病知识普及活动,广泛向群众宣传健康知识,指导科学健身,推进“体医融合”。继续开展“三减三健”行动,大力实施“厕所革命”,全面提升群众健康水平。

22.深入推进公共卫生服务精细化管理。落实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加强老年人、儿童、孕产妇、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全面推进艾滋病、结核病等重点传染病和地方病专防专病专策防控策略,强化慢性病筛查。抓好孕产妇基本保健,完善高龄夫妇生育咨询门诊及二孩生育健康评估服务功能。

23.强化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好县及县以下医疗卫生机构人才“三万工程”。做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加强全科医生、儿科医生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市中心医院住院医师、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基地作用,实施全科医师特岗计划,加快建立适应医师多点执业人员聘用退出、教育培训等机制。

24.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推进优质服务示范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育特色科室,加强慢病管理、儿科、妇产科、康复科等重点领域建设,进一步完善质量管理体制机制。

25.大力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巩固全国中医药先进市、县建设成果,落实《宝鸡市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2017-2030年)》,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尽快启动市中医医院改扩建项目。推进中医药与健康养老融合发展,开展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示范基地建设。加快名中医工作室建设,大力实施“西学中”培训项目和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进一步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

26.深入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全面加大疾病预防控制八大行动实施力度,继续做好大病专项救治,实施大骨节病等地方病、传染病综合防治和健康促进攻坚行动。落实好贫困人口新农合倾斜扶持政策,不断完善我市贫困人口医疗保障体系,切实减轻贫困人口就医负担。

27.持续改善医疗服务。加快推广远程医疗、预约诊疗、日间手术等医疗服务模式,推广多学科诊疗模式,创新急诊急救服务,增强医疗服务连续性,推进日间医疗服务。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加快智慧医院和市、县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推动医疗机构实现诊疗信息共享。

28.全力支持社会资本办医。落实社会办医扶持政策,优化审批服务。支持社会资本举办有特色的康复、护理、老年病等医疗机构,实现康养融合发展。探索第三方举办检验中心、影像中心、血液透析中心、消毒供应中心及医用洗涤中心,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

各县区政府、市级各有关部门要提高站位,充分认识新时期医改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医改工作纳入全面深化改革中同部署、同要求、同考核,不折不扣的把医改工作决策部署落实到位。市医改领导小组办公室要进一步加强医改进展情况和效果的监测评估,及时发现工作存在问题和困难,研究解决并督促整改,对医改任务落实情况适时开展督促检查,督查结果纳入对县区、部门年度目标管理。



宝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8年11月28日



郑州外资企业服务中心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本文链接://www.angelgibson.com/rule/99201.html

本文关键词:宝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