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政办函〔2017〕200号《延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延安市综合防灾减灾规划的通知》

浏览量:时间:2021-02-03 02:47:39

《延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延安市综合防灾减灾规划的通知》










延政办函〔2017〕200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延安市综合防灾减灾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延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年12月15日

延安市综合防灾减灾规划



为切实加强全市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不断增强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最大限度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陕西省综合防灾减灾规划》和《延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结合我市综合防灾减灾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正确处理防灾减灾救灾和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注重从灾后救助向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重点加强综合减灾项目工程建设,全面提升灾害监测预警、防灾备灾、应急处置和灾害救助能力,初步建立起符合延安特色的综合防灾减灾救灾体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保障。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协调发展的原则。以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增强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减轻灾害风险,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原则。统筹区域,统筹城乡,从全局高度规划防灾减灾工作,突出北部地质灾害和南部洪涝灾害重点防范区,突出苹果主产区风雹灾害重点防范区,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全力推进全市防灾减灾事业发展。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减灾的原则。加强自然灾害监测预报预警、风险评估、工程防御、宣传教育等预防工作,坚持防灾抗灾救灾过程有机统一,综合运用各类资源和多种手段,统筹推进各领域、全过程灾害管理工作。

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在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社会力量的重要作用,多措并举,形成合力。

坚持分级管理、属地管理的原则。坚持分级管理、属地为主、协同反应的应急机制,强化市、县、乡三级政府在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中的主体责任,不断提高抵御各类自然灾害的能力。

(三)主要目标

1.综合减灾体系逐步完善。推进市、县两级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和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我市防灾减灾救灾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市、县两级综合防灾减灾机构,建立灾情会商制度。到2020年,救灾物资储备可同时保障3万受灾人口的基本生活救助,确保自然灾害发生12小时内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救助。到2020年创建20个以上的综合减灾示范社区,防灾减灾人才资源总量达到2000人。

2.灾情预测预警水平明显提升。提高灾害性天气预报预测准确率,加强气象突发灾害预报预警能力建设,提高预警信息发布的时效性和覆盖面,增强防御极端天气气候灾害能力。到2020年,暴雨预警准确率达75%以上,气象灾害风险预警准确率达80%以上,强对流天气预警提前量达15分钟以上;全市数值天气预报时间分辨率达1小时,准确率基本满足实际应用;全市预警信息社会公众覆盖率达到95%以上;人工增雨影响面积增加10%,设施农业及果业利用气候资源效益明显提升,森林覆盖率进一步提高,城市基本公共气象服务实现均等化。

3.地质灾害隐患进一步减少。建立健全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体系、监测预警体系、防治体系、应急体系,推进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加强危重隐患点工程治理,现有隐患点减少10%,有效减少重大地质灾害发生。

4.防汛抗旱体系初步建立。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防汛抗旱体系,以工程措施为主导,非工程措施为支撑,形成人水和谐的综合防洪抗旱减灾体系。城市和人口密集集镇防洪能力达到国家规定的设防标准。

二、主要任务

(一)加强防灾减灾救灾综合能力建设。强化市减灾委统筹指导和综合协调职能,发挥好自然灾害防范部署与应急指挥作用。加强部门协作,定期召开灾情会商评估会议,提高灾情信息精细化管理水平。完善资金投入机制,合理安排预算,有效保障救灾资金和物资。完善“政府领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灾害防御工作机制,形成结构合理、功能齐全、科学高效、覆盖城乡的防灾减灾体系。

(二)加强城乡区域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坚持城乡区域发展规划、生态环境改善规划与防灾减灾规划相结合,提高城乡建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居民住房抗震设防水平。积极开展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努力提升社区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大力推进延安市作为陕北中心城市及周边城镇群、各级各类经济开发区、工矿企业园区的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加快城市燃气、供水、绿地等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或改造,利用广场、绿地、公园、学校、体育场等公共设施,因地制宜搞好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加大对存在自然灾害隐患的边远山区、贫困地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和扶贫避灾移民搬迁支持力度。

(三)加强自然灾害救援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市、县区救灾物资储备、应急通讯设备、救灾专用车辆、救灾办公设备等救灾物资、装备建设,提高灾情采集与传输能力、搜救能力、后勤保障等应急反应能力。建立社会力量参与减灾救灾工作机制,研究制定具体政策措施,支持社会力量有序参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共同抵御自然灾害风险的能力。

(四)加强重特大自然灾害应对能力建设。进一步完善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体系,有针对性地开展预案演练,提高各级政府综合应对能力。建立政府支持下的重特大自然灾害保险体制和机制,完善财税、金融等方面的政策和配套措施。建立健全与各级共青团、妇联、工会及红十字会、慈善协会等社会组织在救灾捐赠、志愿服务、灾后重建等方面的协同联动机制,鼓励社会各界参与防灾减灾。

(五)加强灾害评估和恢复重建能力建设。围绕重特大自然灾害影响范围、灾害损失、经济社会影响、救助需求、救助能力、救助效果的综合评估,全面提高重特大自然灾害灾情综合分析评估能力。完善恢复重建工作机制,提高灾后城乡住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恢复重建能力。加强灾后恢复重建需求评估、规划设计、工程实施、技术保障等方面的管理,提高恢复重建监管水平。开展受灾群众心理援助工作。

(六)加强防灾减灾科技支撑能力建设。针对不同地质地貌开展地质灾害成因机理及防治技术研究,市、县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监管全部纳入基本建设管理程序,使用推广新一代《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100%达到抗震要求。市区和城镇达到综合抗御6级左右地震的能力。完善地震应急预案体系,建立地震预警与应急指挥中心,实现地震应急信息快速传递、高效处理,提高应急救灾指挥与决策的技术水平。按照全省统一部署和“一专多能”原则,组建延安市地震应急专业救援队伍。强化各类气象灾害成因及影响、防御措施等研究,制定与我市相适应的气象灾害应对战略和管理政策。

(七)加强农业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加强旱涝保收标准农田和农机装备能力建设,加强农产品生产基地自动气象监测站、灾害性气象信息发布平台、防雹增雨等人工影响天气系统以及抗旱服务、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建设,完善农作物有害生物预警监测体系建设,加强危险性农业生物和重大植物检疫对象阻截工作,实现监测预警数字化、防控绿色化和疫情控制区域化。完善市、县、乡镇、村四级动物防疫体系,健全动物强制免疫、疫情监测、检疫监督和人工屏障体系,增强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反应能力。

三、重大项目

  (一)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工程。根据民政部《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标准》,到2020年新建市级救灾物资储备库、4个县级救灾物资储备库,全面加强基层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完善救灾物资储备管理系统,实现救灾物资信息化管理,提高物资储运能力。

(二)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和搬迁避让工程。完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和监测预警工程。对危险性高的地质灾害进行勘查治理,重点对威胁1000人以上的稳定性差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勘查治理。对居住在地质灾害隐患区的群众尽可能实施扶贫避灾移民搬迁工程。

(三)重点防汛抗旱工程。到2020年,建设中小河流治理项目98个,重点支流治理项目33个,新修堤防270㎞;实施57条重点山洪沟治理,除险加固水库14座,新修抗旱应急水源工程123处,其中新建提水工程31处,引水工程92处,新建供水管线2020㎞,恢复灌溉面积24万亩。

(四)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工程。在暴雨洪涝和地质灾害频发的村建设自动气象灾害监测站,对可能诱发山洪、泥石流、崩塌、滑坡等灾害的暴雨进行自动监测和预警。增加防雹点的设立,更新高炮、火箭、地面碘化银烟炉等作业工具,提升人影安防等级。建立主要气象灾害风险区划评估数据库,建成应对气候变化决策支撑系统。

(五)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建设工程。建设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完成民政、国土、环保、交通、水务、农业、卫计、安监、地震、林业等重点单位预警信息接入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实现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统一发布。

(六)地震数字化监测预报体系建设工程。加密和优化现有地震观测台网布局,到2020年新建地震监测数字化无人值守台站10个,实现监测信息与省级地震监测网络以及周边地市的监测数据网络共享;县区全部建立地震监测预报信息节点,提升地震监测预报水平。

(七)农业基础设施及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工程。十三五期间,开展20个旱涝保收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每个建设面积2.5万亩。开展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建设项目。建立和完善节水灌溉技术体系,配置微滴灌设施设备。实施农机新机具试验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和农机深松整地工程项目。实施农村新能源建设项目、中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和农业节水灌溉项目。实施动物疫病和植物保护防灾减灾项目,对全市畜禽进行春秋两季集中免疫,开展果树病虫害和外来生物入侵防控,推进病虫害绿色防控体系建设和专业化统防统治体系建设。

(八)果业防灾减灾建设工程。十三五期间,新建果园防雹网5万亩,修建集雨窖1万口,发展政策性苹果保险50万亩,建设病虫害监测点30个,自动气象监测站30个,建设果园防霜冻预警体系,全面加强果园防灾减灾能力。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市减灾委员会负责统筹防灾减灾救灾资源,健全组织协调和保障机制。市减灾委各成员单位按照规划目标,抓好主要任务和重点项目落实。各县区政府要将防灾减灾工作纳入各级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定本级综合防灾减灾规划。

(二)加大投入力度,强化资金保障。各级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建立多元投入机制统筹使用政府资金、捐助资金、公益基金等。完善防灾减灾资金多级分担机制,使防灾减灾工作的投入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要加强防灾减灾资金管理和使用,加大对城市、农村和贫困、多灾地区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和扶贫避灾移民搬迁投入力度,建立健全救灾物资的管理、使用和监督、审计机制,确保项目按时限、高标准完成。

(三)抓好人才培养,提升队伍素质。落实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不断加强人才培养,形成以防灾减灾救灾专业人才队伍为骨干力量,以各类灾害应急救援专业队伍为突击力量,以基层社区灾害管理者和灾害信息员为基础力量,以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队伍为辅助力量的防灾减灾工作队伍。

(四)做好跟踪评估,强化监督管理。建立跟踪评估制度,强化监督检查,完善考核激励机制,确保规划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市减灾委办公室负责规划实施评估工作,及时向市减灾委提交规划实施中期和末期进展情况报告。



郑州外资企业服务中心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本文链接://www.angelgibson.com/rule/100633.html

本文关键词:延安市

最新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