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政办发〔2018〕26号《榆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榆林市加快区域物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及实施导引〉的通知》

浏览量:时间:2018-07-13 05:32:59

榆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榆林市加快区域物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及实施导引〉的通知



榆政办发〔2018〕26号






前 言

(一)发展现状

(二)面临形势

1.发展机遇

(一)总体思想

(二)指导原则

(三)发展定位

(四)发展目标

(一)服务对象

1.产业服务范围

利用能源化工、有色冶金、新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装备制造,特色农产品、农产品加工等现有优势产业资源,同时结合支撑陕北区域经济发展的生产物资(汽车、建材、机械设备、医药、快消品、服装等),围绕“一带一路”机遇和“陕甘宁蒙晋”区域发展重点,锁定以能源化工、机械制造、有色金属等为主的大宗商品物流和以食品加工、特色农产品、生物医药、纺织服装为主的轻工业物流以及快递物流。


2.地域服务范围

依托陕北特色农产品、金属镁以及兰炭等优势资源,以“一带一路”为核心,优先服务韩国、日本、马来西亚以及印度等现有市场,并逐步形成与东亚、东南亚、欧洲等贸易往来密切的合作关系,最终实现“一带一路”区域国际物流重要区域节点的服务目标。通过榆林市物流服务体系的建设,充分利用陕西、甘肃、宁夏、内蒙、山西的物流基础设施及流通资源,实现对陕北区域城市群以及国内重点城市的辐射,成为陕北经济圈发展的重要支撑。结合自身区县辐射网络体系的建设,实现市域内物流的立体化服务架构。


3.服务对象选择

本次规划的服务对象分为两类:


一类是物流服务供给性企业,包括传统物流服务企业、区域物流服务企业以及创新性物流服务企业。


另一类是物流服务需求性企业,包括榆林市现有企业及正在建设的工业企业,未来重点布局现有工业产业链延伸企业以及对多式联运物流服务有需求的产业企业。


(二)规划布局

1.布局原则

目标:本次物流产业规划布局,将依托产业布局与交通组织形式实施物流支撑与区域协调,基本建立起布局合理、高效生态、集约利用、功能完善、特色突出的现代物流产业体系。


(1)依托重大交通枢纽和主要产业布局,规划建设功能完备的产业物流、综合物流园区。针对现有物流园区功能较为单一、区位布局及结构不合理现状,有计划地布局建设货运枢纽型、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口岸服务型和综合服务型物流园区,以及农产品、农资、煤炭、汽车、医药、冷链、快递等专业类物流园区。


(2)现有园区的整合与升级改造。针对物流园区建设滞后、低层次发展等现状,整合规范、提升改造现有园区,进一步明确功能定位,做到规范、改造、整合、新建措施同步协调。


(3)适应区域发展战略与城市发展空间需要,规划建设辐射带动力强的物流园区或物流中转基地(物流通道)。在榆横经济区、神府经济区、定靖经济区以及绥德南六县经济区规划建设辐射周边的大中型物流基地;在高新区规划建设立足区域城市群经济圈,面向全国、辐射海外的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和资源型产品物流集散中心,实现各类平台之间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


2.布局结构

以资源为依托,以项目为带动,以园区为载体,以信息化平台为手段实施物流产业综合化发展,最终形成“一个综合服务中心,四大组团,多点布局,终端覆盖”的物流网络。


重点考虑组团化发展模式,以枢纽节点为中心的横山区与榆阳区作为核心组团,来构建榆林市物流枢纽功能;神木与府谷作为重点煤炭工业产业聚集地,以神府组团进行物流支撑体系发展,形成工业物流中心,其等级安排上,应以神木为主,府谷为辅。


定边和靖边两个区县以油气、现代农业为主要产业,考虑到衔接宁夏银川一级节点,以及靖边的区位优势,以靖定两县组团发展,等级安排上以靖边为主,定边为辅。


南六县综合考虑绥德县特殊的交通枢纽区位优势,一方面将南六县组团化建设,结合区域农业资源及交通资源,在节点等级安排上以绥德为核心,子洲、米脂、清涧、佳县、吴堡为辅的组团模式;另一方面联合货达物流建立绥德县“互联网+物流”大数据合作项目,依托物流服务带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图3-1 榆林市物流布局规划图


构建四级城市配送网络,覆盖市县乡村四级行政体系,建立健全农村物流终端网络,打通农村最后一公里快递难的问题。



图3-2 榆林市市县级分拨配送中心布局图



图3-3 榆林市多式联运节点分布示意


四、重点任务

围绕发展目标、总体建设框架及布局,按照“以资源为依托,以项目为带动,以园区为载体,以信息化平台为手段”的发展思路,构建区域物流发展的两大任务、六大工程。


(一)助推区域经济发展,提升物流需求增长

立足于本地优势产业和优势资源,打造主导产业中核心企业和节点企业的协同发展良性循环,完成区域经济产业聚集,推动产业向上下游延伸,带动物流服务需求增大,达到区域经济与区域物流的协同发展。未来重点通过加快榆林市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能源化工产业发展以及商贸产业的聚集与发展,增强榆林市物流需求的增长,提升物流需求服务水平。


1.加快特色农业产业促进工程建设

在现代农业为优势产业的区域,加大对现代农业生产企业的招商力度,同时,加快农业土地流转,实施土地资源集约化发展。通过农产品产业以农户入股+公司化经营模式发展,推动农产品规模化、精细化、标准化、高效化发展。将陕北红枣、米脂小杂粮、大明绿豆、横山羊肉等全国知名品牌进行“互联网+”的模式进行品牌化经营,借助知名电商平台如“天猫”、“京东”等进行全国推广,带动区域物流的深层次发展。同时,通过加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合作,实现产品的外销渠道与规模的进一步提升,扩大乡村终端网点的物流需求增长。


2.加快能源化工产业促进工程建设

以煤炭能源化工为主榆横区、神府区,油气开采及加工为主的定靖区,以盐化工为主的佳县区,积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本土企业转型升级、推动区域产业发展,实现产业快速聚集,扩大产业规模。积极推动全国乃至全球化招商工作,特别是引进一批以能源产品为原材料,进行能源下游产品深加工的高新科技企业,形成能源产业完整产业链,通过区域产业发展推动物流需求的增长。同时,通过国内及国际知名企业的进入,带动一大批周围配套产业的聚集,借助此类国际性企业帮助榆林市工业产业打通连接欧亚大陆的国际市场,形成全球战略部署。结合国家及地方规划以及东南沿海产业转移机会,重点推动以能源、化工原料、有色金属、重载汽车、技术装备、金属与非金属材料相关产业为主的招商工作。


3.加快商贸服务产业促进工程建设

以榆阳主城区为核心,以绥德区域节点为辅助,其他区县为辐射网络节点,加快传统商品专业市场的改造与提升。优化榆林市市区商贸市场布局,鼓励现有的同类企业连锁化发展,批发市场整合归并,做大做强。鼓励各类专业市场进行改造提升,完善相关功能,并积极向物流配送、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等现代流通业态发展。为榆林市特色商品产品建立专业服务园区,改善市场散乱的购物环境。同时通过加大对生活消费类商品以华润、苏宁、国美等批发零售企业为代表的企业的引进,吸引其在榆林市建立“能源金三角”地区商品资源分拨中心,形成辐射周边区域的物流辐射网络。围绕生产物资类商品,以海纳汽配、陕西医药等企业为主建立区域物资辐射基地。


(二)提升区域物流支撑体系服务能力

对于榆林市物流支撑体系的服务能力提升,重点推动榆林市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与完善。加强榆林市重点物流园区、公铁联运设施以及基础通道等方面的建设,强化榆林公路物流集散能力,完善国际物流交通网络的基础设施,增强榆林在公铁物流交通网络中的集散功能。畅通大宗商品外运通道,推动现有通道升级扩能,建设连接主要矿区、能源化工基地、大型发电厂等的铁路转支线,同时依托榆横工业园、榆神工业园建设一批物流基础设施,强化集疏运系统功能,完善物流配套服务。大力发展大宗商品现货交易及分拨、配送业务,引导骨干能化物流企业整合物流设施。成立专业的物流供应链服务企业,加大废弃物回收物流处理设施投资力度。利用现有大宗商品物流信息化平台,优化商品交易流程,提升商品配送服务能力。积极推动物流主体工程发展,特别是对于物流企业的培育与招商,需要全面推进。同时,积极推动物流体制机制创新,重点在物流政务服务等方面进行突破。


1.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工程建设

建立榆林市大宗商品物流交易中心,鼓励并引导榆林市现有物流企业、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以及物流金融企业聚集,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实现商品交易及物流服务高效衔接。同时,依托该中心实现围绕物流服务形成大数据和政务信息服务功能,形成以能源能化企业、有色金属加工、新材料制造等为主体的交易服务市场。不断壮大发展榆林市煤炭交易中心,中西部商品交易中心等交易平台,实现以大宗物流、商贸物流以及农产品物流为主体,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服务体系。


依托榆横工业园、榆神工业园建设一批物流产业园区,强化集疏运系统功能,实现地区物流服务能力的大幅度提升;依托多式联运中心建立区域物流园区,实现货物的快速中转集散。对城市现有大型交易市场及园区进行升级改扩建,满足榆林市居民的生活需要;依托区域产业优势建立专业交易市场。


加速推进“市县乡村快递物流覆盖体系”。加快建设市级工业物资及生活物资分拨中心;建设县级农村物流站点,围绕12个区县设置以货运与快递物流结合的物流服务中心;完善乡镇农村物流服务点,做到177个乡镇,3237个行政村全面覆盖。


依托榆林市自身现有公路与铁路网络,在既有和规划中的各级公路、铁路干线和支线基础上,完善公路与铁路基础设施,重点建设公铁转运设施,提升公铁联运效率。依托榆阳机场周边公路干线及货运基础设施,建立公空转运中心。


加强公路、铁路、机场等交通运输方式的货运枢纽设施建设,依托枢纽强化各种运输服务的无缝对接,提升全市物流系统对外辐射能力,对内服务规模与高效,形成具有较高成本优势的运输组织环境。


完善区域内交通网络,畅通大宗商品外运通道,推动现有通道升级扩能,建设连接主要矿区、能源化工基地、大型发电厂等的铁路转支线;积极参与推进包西高铁、银太高铁的建设筹备工作,进一步释放铁路客运运力。


2.实施物流主体发展工程建设

以榆林市本地发展为根本,以煤炭、石油、天然气、载能化工、冶金建材、农产品加工、商贸综合服务为基础,聚集与培育物流相关的企业。


对从事农产品商贸的企业,在企业配套、农产品收购等方面予以支持。通过高速交通财政补贴手段降低企业运输成本,带动南六县农产品加工行业共同发展。积极推动与成熟冷链物流公司的合作,引进以“互联网+电商服务”为主体的物流服务企业,利用先进技术和强大物流服务网络,做到围绕农村“一村一品”特色农产品的物流服务全覆盖,实现农产品进城零阻碍。


对于大宗商品物流相关配套企业,如货代、仓储、加工、金融等进行专项扶持,提高其专业化服务水平。促进物流相关增值服务企业发展,提升区域物流服务能力。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创造条件促进本地物流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兼并重组、协作联盟等方式做大做强,提高物流市场综合服务能力;积极引进中储、远成、德邦、华宇、传化等国内知名工业物流企业在榆林设置物流转运中心。


商贸物流方面,积极吸引国美、华润、苏宁等零售企业在榆林设置大区域分拨中心。


扶持本地具有创新服务能力的物流服务企业;积极引进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企业,政策引导大型物流企业整合小型车队。


3.加快物流体制机制建设

物流产业发展体制机制建设重点围绕相关组织机构建立财税、信息化、标准化、行业监管、人才培育等方面的政策制度。


组织机构建设,重点以榆林市发改委牵头,商务局、交通局、邮政局配合,组织建立物流产业发展办公室。该办公室由发改委直属管理,负责物流产业发展相关事宜,作为榆林市物流行业发展的单一对外窗口。


行业标准化方面,推动工业企业加强供应链管理,实施供应链信息资源共享,提高物流设施标准化水平,提升物流外包服务需求,与物流供应链管理企业深度融合、构建供应链服务体系。鼓励物流企业投资购买标准集装箱拖车以及租赁货运标准托盘;支持生产企业、商贸企业和物流企业使用集装单元设备,推进物流服务标准化。


信息化方面,实施以平台管理为主的车辆追踪服务。鼓励物流企业应用车辆GPS、北斗导航等联网设施设备,实现对货物运输的全称监管以及路线的合理规划,提高物品流动的跟踪定位、过程控制等管理和服务水平。扶持物流企业使用EDI、BarCode、RFID、ITS、AGV等新技术,推进物流服务全程的可视化和智能化管理,提高物流效率,提升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


管理方面,实施物流产业“三流统一”管理模式,即实施“物流、票据流、现金流”三者统一监管,规范市场,防止倒票、贩票、虚开发票的重大犯罪行为发生。


财税制度方面,通过税费返还或者财政补贴手段支持地方物流企业发展;加强地方税收监管,严打倒票行为,提升物流企业倒票的违法成本;通过建立税务信用等级评级制度,加强对合法信用企业支持力度,避免企业因为进项税发票不足导致的业务收缩。


人才培育方面,制定物流业人才引进计划,通过行业创新激励、人才引进奖励、薪酬补贴激励、组织机构培养等多种形式实现对物流从业人员培训。


五、重点项目


(一)市级重点项目

榆林市统筹发展优势产业聚集及体制机制建设,同时自上而下推进物流交易、物流网点全覆盖、多式联运中心及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为榆林市推进区域产业促进,加速区域产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1.加快榆林优势特色产业招商

1.1 产业促进招商


结合榆林市区域经济优势,推进以完善煤化工上下游产业链为主的能源化工企业招商工作;推进以榆林市特色农产品(红枣、小杂粮、羊肉)为依托,进行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和农产品种植养殖企业的招商;推进大型商贸企业(商超、建材、家电)的招商进驻工作;通过加大城市互联网基础设施,培育传统商贸零售企业向以“互联网+”技术相结合的方向发展,吸引全国知名的互联网电商企业进驻,推进榆林市电商发展。


1.2 物流主体招商


依托榆林市煤炭能源化工产业,发展以中储、开滦为代表的大宗商品物流企业的招商,同时积极推动以北八道、传化为代表的园区型物流企业招商;依托榆林市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以速必达为代表的冷链物流招商;依托榆林市商贸业发展以京东、苏宁为代表的电商物流,以德邦、顺丰为代表的快递物流。


引入为生产消费企业提供货物运输、中转、仓储等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如中铁现代物流;引入为大型企业提供专业物流规划、咨询、培训、物流信息系统、供应链管理等活动的第四方物流企业,如惠龙易通、卡行天下等;引入为物流企业提供金融支持和咨询服务的金融投资型企业,如嘉里物流投资。


同时,积极培育本土物流企业,扶持无车承运企业,绿色环保物流企业,加快口岸物流园区建设,形成本土物流行业龙头,带动榆林市物流行业发展。


2.完善物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

2.1 物流交易服务中心建设


以榆林市煤炭交易为基础,打造榆林市物流服务中心,通过集合榆林市物流数据流,形成交易信息链条,配合线上物流综合服务平台,实现全市物流信息集中化,便于监管。围绕榆林市物流交易服务中心为政府机构提供相关辅助决策功能,对外提供物流相关政务服务、物流基础信息服务、物流金融服务。同时向下兼容县域交易中心数据,消除信息孤岛,实现全市物流信息共享。


2.2 市/县(市、区)/镇/村四级物流网点建设


依托榆林市快递物流、城市物流、供销社、邮政四大体系,在榆阳区建立生活物资分拨中心;在神木西站建立工业物资分拨中心;在各区县建立小型物流园区;将县域快递物流集散分拨功能集中起来。在榆林市各个乡镇建立配送站,实现乡镇货物的快速流通;以村为单位,依托现有的农村商店、农村综合服务社以及购销代办点,建立农村物流终端网络。


2.3 多式联运中心建设


依托榆林市自身现有公路与铁路网络,通过开设转运中心、分拨中心等项目,利用多式联运网络,实现货物的快速中转集散。在靖边站、定边站、神木西站、神木北站、绥德站、佳县新建公铁联运中心,改扩建榆阳区安通石化物资转运中心,提升集装箱装载能力。借助榆林市现有榆阳机场的改扩建提升机会,依托榆林市临空产业经济打造榆林市公空转运物流中心,实现航空物流与公路物流的无缝对接。


2.4 陕甘宁蒙晋区域物流通道建设


通过对现有公路交通基础网络进行完善和升级,打通和增强榆林市向周边城市群以及辖设区县的辐射和衔接能力。推进靖边县至吴起县、榆阳区至乌审旗、神木市至鄂尔多斯市、府谷县至准格尔旗的道路升级工作,加速推进定边县至吴起县、米脂县至佳县、绥德县至延川县的高速公路建设工作。


通过对现有铁路,特别是以煤炭化工产品为主的货运专线能力的提升,建设以榆林为中心,连接大秦铁路、蒙华铁路、太中银铁路等交通网,提升榆林市煤炭向东部港口以及华中、华东地方的辐射能力。同时,推进准神铁路、神瓦铁路、包西复线、靖神铁路、蒙华铁路榆林段及榆林境内铁路自备线的建设工作。


提升现有榆阳机场的货运能力,加快推进定边以及府谷机场的建设,打通榆林市由西向东的区域航空节点,提升辐射全国重点城市的快速客货运服务能力。


3.健全物流产业发展体制机制

成立物流产业发展办公室,实现物流产业统一组织、统一管理,实现资源共享、产业协调目标,推动榆林市物流行业健康发展。


由物流产业发展办公室牵头,推进物流产业信息化、标准化建设,推进集装箱、托盘载具等标准化物流载具的普及应用,制定产业创新、产业管理、人才培育等标准规范及激励措施,加速行业发展。


与财税部门合作,推进物流产业资金扶持项目及物流产业税务补贴等政策支持,加速实施“物流、票据流、现金流”三者统一监管,规范物流服务市场。


(二)县级重点项目

依据县域产业特点划分四大组团布局物流重点项目,提升县级物流项目可行性,减少县域间同质化产业竞争,加速区域产业促进,推动区域产业发展。


1.榆横地区

榆阳地区作为榆林市的行政商务中心、商贸服务中心、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煤化工聚集区,主要发展商贸物流、农业物流、能源化工物流。


招商引资:产业促进招商覆盖了能源化工、现代农业及商贸服务业;物流企业招商主要为农产品物流、煤炭能源物流、商贸物流、冷链物流。


体制建设:结合榆林市物流发展办公室统一规划,成立区域物流产业发展工作组,制定区域物流产业发展扶持政策。


基础建设:


●榆阳区农产品交易中心建设


以榆林市古城农贸市场,沙河口农贸市场等大型农贸市场为基础改扩建,建设农贸市场来满足榆阳区居民生活需要;在城区环线外建立农产品交易中心,借助S20、G65辐射榆林全境,满足榆林市农产品集散需求。


●快递物流分拨中心扩建


久旭物流园区目前已经进驻了除京东和德邦外的主要快递物流企业,目前18个仓库中已经使用了11个仓库,剩余存量大,以榆林市目前人口数量和快递数量及业务增长率来看,2020年之前,目前园区足够满足榆林市快递物流需求。但为了长远发展,需要提前做出扩建规划,满足物流日益增长的远期需求。


●煤炭能化物流园区建设


依托榆神工业园、榆横工业园分别在榆阳神木边界和横山区新建以煤化工为主导的物流园区,用于煤化工产品集散外运。


●榆阳区建材交易市场建设


以三辰建材市场为核心整合榆阳区建材市场,提升区域市场知名度,吸引聚集榆林市及周边地市的建材交易。


●榆林市汽车产业物流园区建设


以榆阳区汽车产业园为核心,建立以货运车辆为主导的汽车交易市场。同时增加金融保险、汽车维修等增值服务,做大榆林市汽车产业。


●榆林市商贸物流园区建设


定位为榆林市小商品批发交易中心,负责榆林市及周边零售百货的货运集散。


●榆林市再生资源交易市场改扩建


以榆林市再生资源交易市场为基础进行升级扩建,进行物资回收、检测、分类、再制造和报废处理,实现物资从消费者到商家的逆向物流。


2.神府地区

神府地区是榆林市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也是榆林市特色农业发展聚集地,主要发展能源化工物流和农产品物流。


招商引资:产业促进重点以煤炭化工、建材机械为代表的能源化工企业和以红枣、海红果为代表的特色农产品企业为招商对象。物流主体招商以农产品物流企业和煤炭物流企业为主。


体制建设:结合榆林市物流发展办公室统一规划,成立区域物流产业发展工作组,制定区域物流产业发展扶持政策。


基础建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神木市的煤炭能源化工物流园区和榆林市生产物资集散中心和府谷县的特色农产品物流园区这三个项目为主。


煤炭能源化工物流园区依托于神木北站公铁联运中心和榆神工业园区,主要承担转运神府两地的煤炭化工产品功能。


榆林市生产物资集散中心依托于神木西站公铁联运中心,主要承担工程与生产物资的集散与分拨,主要产品为能源化工产业外采原料和机械设备。


府谷特色农产品物流园主要以府谷红枣和海红果为主打品牌进行物资集散。


3.定靖地区

定靖地区是榆林市主要油气能源、新能源、特色农产品输出地,也是榆林市重要的交通枢纽,主要发展农产品物流和能化产品物流。


招商引资:产业促进以油气能源、新能源为主的能源化工产业和以农业为主的特色养殖、种植业企业招商为主;物流主体发展以农产品物流和能化产品物流为主。


体制建设:结合榆林市物流发展办公室统一规划,成立区域物流产业发展工作组,制定区域物流产业发展扶持政策。


基础建设:以靖边公铁联运中心为基础建设了靖边综合交通枢纽和靖边生产物资配送中心;以定边公铁联运中心为基础,建设定边危化品运输枢纽和商贸物资配送中心;以定靖特色农产品为基础建立的定边马铃薯交易中心和靖边农产品物流园区。


4.南六县

南六县的主导产业均为现代农业,依托现有资源特点,主要发展以农产品为主的外向型物流和以农业物资为主的内向型物流。在以绥德作为南六县交通核心节点的基础上,围绕生活需求,配套发展商贸物流。发挥绥德县基于交通优势,带动以绥德为核心的区域物流业快速发展,增加区域产值;佳县依靠盐资源发展盐化工,可发展工业物流。


招商引资:产业促进工程均为特色农业招商,以红枣、小杂粮、畜牧饲料及其他农副产品;米脂县和佳县增加盐化工及配套服务企业招商。物流主体发展均以农产品物流企业为主,绥德需扩大商贸物流的发展;佳县需扩大盐化工物流的发展。


体制建设:结合榆林市物流发展办公室统一规划,成立区域物流产业发展工作组,制定区域物流产业发展扶持政策。


基础建设:以绥德公铁联运中心为主导,建设交通枢纽、生产生活物资物流园区及商贸配送中心。依托榆佳铁路建立公铁联运中心发展盐化工及配套物流园区,依托地区特色建设米脂小杂粮交易中心、清涧红枣交易中心,在吴堡县、子洲县、佳县建立县域粮食及农产品集散中心。


六、保障措施

(一)建立榆林物流行业单一窗口

由榆林市发改委牵头,商务局、交通局、邮政局配合,组织建立物流产业发展办公室。由发改委直属管理,负责物流产业发展相关事宜,作为榆林市物流行业发展的单一对外窗口。


物流产业发展办公室承担制定与发布物流行业发展规划及实施计划,协调各级部门制定适合区域发展的物流产业扶持政策,制定产业招商规划以及对外发布物流产业统计信息等;制定物流产业发展考核管理办法,制定物流产业人才引进与培养计划,推动榆林市物流行业健康发展。围绕榆林市物流信息平台,负责物流产业相关信息、政策、规划等政策性文件的发布;负责与省级相关部门沟通,争取物流产业相关政策与资金;负责与政府内部相关业务处室进行产业沟通协调;负责与物流采购联合会、铁路局等外部单位沟通协调,争取外部市场资源机会。


同时,需要积极研究国家及陕西省物流产业规划,将榆林物流产业发展紧密融入区域及陕西省物流产业发展中。加强与省市级各政府单位的沟通交流,保证榆林物流产业发展规划顺利落实。


(二)推进招商引资落地

加大对外招商引资力度,以榆林主导产业和资源优势为依托,扩大对外交流范围,重点以能源化工、有色金属、高新装备制造相关产业为招商对象,扩大上下游产业链条。


对入驻榆林的物流项目优先安排、办理土地指标。积极支持物流仓储转运、物流园区建设、跨境电子商务等物流核心产业发展。对重大项目可优先供应土地,确保重点物流项目的用地需求。


对入驻榆林的物流行业相关企业,给予一次性补贴、办公设施租赁补贴或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其中对绿色环保物流有较大贡献的企业,可加大优惠力度。


(三)积极响应国家政策

多渠道了解国家及陕西省的物流产业政策及资金支持政策。以高新技术项目为基础,积极申报国家和陕西省各类产业专项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


积极响应国家部委政策,与省级物流主管单位和物流协会等单位沟通,对于现行国家鼓励的物流企业及物流技术进行政策引导扶持,对于此类企业予以土地、资金、财税方面倾斜。


(四)多渠道落实项目资金

多渠道进行重点项目资金筹备。积极申请国家级、省级财政资金补贴及专项资金扶持;以市级财政和县域级财政作为支持,通过财政担保引入金融资本进行融资借贷;通过入股、奖励等手段以财政资金扶持园区建设;引入大型物流企业以自有资金进行园区建设运营;通过PPP模式引入社会资金。


以企业项目为主体,帮助企业申报国家级、省级项目扶持资金;积极对接金融机构,实现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的有效结合,丰富企业融资渠道,缓解资金问题;通过市财政鼓励引导企业使用物流新兴技术;通过入股、奖励等手段对经营良好的企业进行扶持。


七、附件


(一)重点招商清单


(二)重点项目一览总表










郑州外资企业服务中心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本文链接://www.angelgibson.com/rule/38594.html

本文关键词:榆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