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政办发〔2018〕148号《银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银川市沿黄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浏览量:          时间:2019-01-20 20:34:03

银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银川市沿黄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银政办发〔2018〕148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银川市沿黄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银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8年8月24日






银川市沿黄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中央和自治区关于加快实施创新发展战略的决策部署,进一步落实《宁夏沿黄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2016-2020年)》,全面推进宁夏沿黄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和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把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绿色、高端、和谐、宜居”城市发展理念,以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银川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核心区,推进银川沿黄科技创新改革,推动质量变革、动力变革、效益变革,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以科技创新带动全面创新,以全面创新引领全面发展。


(二)发展目标。


到2020年,银川市全社会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61%以上,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60%以上,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9件以上,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15%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20家以上,具有银川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基本形成,自主创新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质量大幅度提升,科技基础设施和科技平台共享更为高效,宁夏沿黄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核心区龙头作用充分发挥,率先进入国家创新型城市行列。


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具体目标:突出高端产业集聚,充分发挥“首都带首府”作用,通过深化与北京经开区的合作,加快战略新材料、现代装备制造、大健康产业发展。到2020年,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规上企业R&D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4.0%,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05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5家。


表1 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年度目标任务


类别

指 标

2017

2018

2019

2020

指标类型

主要科技指标

规上企业R&D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

1.7

2.5

3.3

4.0

约束性

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

63

68

72

75

预期性

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件)(以从业人口计)

71

82

94

105

约束性

发明专利授权量年均增长率(%)

-

30

30

30

预期性

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

14

16

18

20

预期性

科技企业培育

高新技术企业(家)

42

50

57

65

约束性

科技型中小企业(家)

104

180

260

400

预期性

国家和自治区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家)

4

4

5

6

预期性

平台

各类科技创新平台(个)

68

74

78

90

预期性


银川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具体目标:深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把园区建设成为产业规模较大、产业特色突出、创新能力增强、创业活力显著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西部独具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到2020年,银川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规上企业R&D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3.0%,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65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家。


表2 银川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年度目标任务


类别

指 标

2017

2018

2019

2020

指标类型

主要科技指标

规上企业R&D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

0.8

1.4

2.2

3.0

约束性

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

65

67

68

70

预期性

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件)(以从业人口计)

25

34

46

65

约束性

发明专利授权量年均增长率(%)

-

30

30

30

预期性

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

14

16

20

25

预期性

科技企业培育

高新技术企业(家)

2

5

7

10

约束性

科技型中小企业(家)

17

28

42

60

预期性

国家和自治区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家)

2

2

2

3

预期性

平台

各类科技创新平台(个)

12

15

17

20

预期性


二、主要任务和改革举措


(一)开展三项行动。


1.传统产业改造行动。将生物医药、化工等传统优势产业与高新技术相融合,加大对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的投入,逐步淘汰陈旧设备、老化技术、落后工艺,提高企业技术含量和产品附加值。实施传统产业自主创新工程,推动企业成为科技创新主体,鼓励传统产业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支持技术中心研发、设计、试验、检测、产业化等建设,使其成为传统产业突破和解决关键技术的平台;实施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技改工程,选择一批优势传统产业项目,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加强行业共性通用技术平台建设,实现主要行业的技术装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2.优势产业升级行动。深入贯彻“互联网+”行动、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和“中国制造2025”,紧盯“十大产业”,以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现代纺织、新能源等优势产业为重点,实现优势特色产业与新技术、新创意相结合,增强产业整体实力。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要大力发展电子信息材料、新型能源材料和高性能复合材料;银川高新区要整合相关园区的资源优势,突出产业特色,进一步加强技术研发,提升产品附加值,打造园区产业发展新的增长极。


3.新兴产业发展行动。针对产业发展技术瓶颈,以新能源汽车、现代通信技术、大数据、云计算、智慧产业、通航产业、生命健康产业、节能环保等产业为重点,抢抓国家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机遇,通过产学研联合攻关、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先进适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培育一批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中关村创新创业科技园要重点发展新材料、生命健康、智慧信息及环保新能源产业;丝路经济园要重点培育总部经济、金融贸易、现代服务、智慧产业四大核心产业,促进非公、跨省、智慧等经济产业集群的创新发展,打造未来全市经济发展新引擎和核心区。


(二)实施五项工程。


1.科技企业培育工程。


工作任务:到2020年,力争试验区高新技术企业达到7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460家,自治区众创空间13家,国家和自治区级科技企业孵化器9家。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力争培育高新技术企业6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00家,自治区众创空间10家,国家和自治区级科技企业孵化器6家;银川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力争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60家,自治区众创空间3家,国家和自治区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家。


主要措施:一是加大双创主体培育力度。继续推进“创新创意在银川”活动,设立创新创业投资基金,支持各类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初创期、成长期创新型企业发展。二是引导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众创空间。各园区着重围绕装备制造业、新材料、大数据、生命健康等重点产业领域,发展细分领域的众创空间;开展市级众创空间认定管理工作,推动众创空间等各类科技创新创业载体为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发展提供服务。三是培育一批市级科技型小微企业。出台银川市科技型小微企业认定管理政策,鼓励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银川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核心园区培育一批掌握产业“专精特新”技术的创新冠军。四是着力打造“众创空间-科技型小微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金字塔型梯队培育体系,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集群。


牵头单位:市科技局、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银川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配合单位:市工信局、市财政局,各县(市)区政府、银川综合保税区、银川滨河新区、银川中关村创新创业科技园、银川丝路经济园


专栏一 科技企业培育工程重点项目

1.银川市科技型小微企业培育。通过积极主动地与国内科研院所、大专院校、高新技术企业开展科技合作,共同创办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企业等途径,促进初创期科技型小微企业规模迅速扩大,培育认定市级科技型小微企业600家。

2.自治区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支持企业开展产学研活动,结合技术创新、发挥园区载体功能、完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推动处于成长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实现快速发展,培育自治区级科技型中小企业460家。

3.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建立各园区联动的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服务体系,通过整合财税、金融、知识产权等中介机构专业力量,完善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全流程服务体系,满足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需求,推动一批符合条件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成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使银川市试验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75家以上。


2.科研人才聚集工程。


工作任务:到2020年培养和引进国内外科技创新团队30个以上,国内外领军人才35名以上,高层次科技创新型人才370名以上,高技能人才达到3000名以上。其中,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力争培育和引进国内外科技创新团队22个以上,国内外领军人才23名以上,高层次科技创新型人才300名以上,高技能人才达到2400名以上;银川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力争培育和引进国内外科技创新团队8个以上,国内外领军人才12名以上,高层次科技创新型人才70名以上,高技能人才达到600名以上。


主要措施:一是实施高精尖缺人才引领工程。重点引进、培养、激励包括国内外顶尖人才、国家级领军人才、地方级领军人才、高端创新人才、优秀骨干人才等五类高精尖缺人才。二是实施“人才小高地”建设工程,重点围绕“十大产业”精准引进和培养一批重点领域、主导产业急需专业的高学历人才。三是实施学术技术带头人储备工程。对接自治区千名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培养工程等重点人才计划和工程,培养一批国家级及自治区级学术技术带头人、优秀青年。四是实施“双创”人才培养工程。对符合创新型人才需求目录,有意向到银川就业或创新创业的应届大学生(具有博士、硕士和学士学位)提供人才公寓,对已在企业就业或自主创业的应届高校毕业生可提供生活补贴、购房补贴及相应住房保障。五是启动创新型人才“千人进修计划”。建立企业、医疗和教育机构创新型人才库,每年遴选100-200人,到发达地区相关企业、单位进修。六是设立“院士大讲堂”,定期邀请院士到全市授课辅导。将科技创新发展纳入政府中心组学习内容,每年至少安排一次相关专题学习,提高全市各级干部的科技创新意识和能力。


牵头单位:市人才局、市科技局,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银川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配合单位:市财政局、各县(市)区政府、银川综合保税区、银川滨河新区、银川中关村创新创业科技园、银川丝路经济园


专栏二 科研人才聚集工程重点项目

1.高精尖缺人才引领。支持有技术、有项目的高精尖缺人才创新创业,创新创业项目经技术评定最高给予1000万元的经费支持,特别重大的项目“一事一议”,同时给予创新创业基金、贷款担保等多元化的金融支持。五类全职型高精尖缺人才每年分别给予20万元、15万元、10万元、5万元和3万元的生活补贴,柔性引进的每年分别给予5万元、4万元、3万元、1万元和0.5万元的生活补贴。

2.“人才小高地”建设。列入市级“人才小高地”建设的工程,每个每年给予10-50万元的经费支持,与发达地区机关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对接开展各类挂职交流的,根据挂职岗位和学历层次,每人每年给予3-10万元生活补贴。

3.学术技术带头人储备。对入选国家级及自治区级学术技术带头人、优秀青年的后备人才,分别按照每人5万元、3万元、2万元和1万元的标准,一次性给予所在单位或企业专项经费资助,用于支持后备人才的培养,培养周期为3年。

4.“双创”人才培养。符合创新型人才需求目录的应届大学生(具有博士、硕士和学士学位)有意向到银川就业或创新创业的可提供最长一年、最大面积为70平方米的低租金人才公寓,对已在企业就业或自主创业的应届高校毕业生最高提供每年2.4万元的生活补贴、12万元的购房补贴、90平米的人才公寓或共有产权房四项住房保障措施。“塞上骄子、海外留学人员回乡创新创业”项目,视情况给予10-50万元的经费支持。


3.创新平台拓展工程。


工作任务:到2020年,全市建设110家科技创新平台。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力争建设国家和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2家,国家和自治区工程研究中心12家,国家和自治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家,国家和自治区企业技术中心28家,自治区企业技术创新中心35家,知识产权专业服务机构8家;银川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力争建设国家和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1家,国家和自治区工程实验室3家,国家和自治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国家和自治区企业技术中心8家,自治区企业技术创新中心10家,知识产权专业服务机构3家。


主要措施:一是大力引进科技创新平台。组建银川产业技术研究院,依托中科院植物所、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电科等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和央企的科研力量和人才优势,以“2+3”目标(2个核心目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科技型企业孵化;3个支撑性目标:解决行业发展的共性和关建性技术难题、引进创新型领军人才和培育实用型创新人才以及推动科技创新资源和金融资源汇集)着力打造银川市集聚创新资源的重要平台。二是加快组建科技创新运营平台。按照1+6(科技创新中心+科技金融服务中心、知识产权交易中心、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科技企业孵化中心、科技创新成果展示中心、众创空间示范基地)模式,推动技术、资本、人才、服务等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与深度融合,推动科技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和资本化。三是加快现有科技创新平台提档升级。开展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技术创新中心等科技研发平台认定工作,对获得认定的,每年给予运行经费投入10%,最高不超过30万元补助;各园区根据产业特点,汇聚整合区域科技创新资源,支持现有科研平台扩容升级。四是加快科技服务体系建设。通过完善科技创新券补助制度,加大力度引进科技服务机构并对服务机构按照提供服务金额的一定比例给予补助,进一步完善科技服务体系,推动科技资源共享。到2020年,我市财政资金建设的20万以上大型仪器设备入网率、利用率、共享率分别达到100%、90%和80%。


牵头单位:市科技局、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银川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财政局,各县(市)区政府、银川综合保税区、银川滨河新区、银川中关村创新创业科技园、银川丝路经济园


专栏三 创新平台拓展工程重点项目

1.中国葡萄酒产业技术研究院。依托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宁夏林业科研所、宁夏葡萄与葡萄酒研究院,汇集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大学、中国农科院、北京农学院等单位在葡萄和葡萄酒方面的科研力量和人才优势,按照“世界一流”目标,针对贺兰山东麓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进行应用基础研究和产业发展的技术创新,着力解决贺兰山东麓葡萄和葡萄酒产业的品种、技术和工艺方面的“短板”,把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打造成为世界知名葡萄酒产区,把银川打造为“世界葡萄酒之都”。

2.上海交通大学(银川)材料产业研究院。以上海交通大学及上海“十校联盟”的理论技术和研究成果为基础,紧紧围绕银川市材料产业领域重大技术需求开展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项目,保证银川市材料产业领域核心技术不断创新及产品的先进性,促进银川市新材料产业快速发展。

3.中国电科(银川)军民融合创新中心。依托中国电科国家军工电子和信息产业主力军雄厚的科研生产实力,发挥丰富的科技创新体系资源优势,搭建起央企科研院所与企业合作平台,重点在新型智慧城市、网络安全、人工智能、社会安全风险感知与防控、无人化系统、大数据、虚拟与增强现实等领域开展技术研发、联合攻关等深度合作。

4.银川知识产权研究院。紧紧围绕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服务、管理、全链条”等有关内容,通过引进、申请、购买,着力挖掘我市高价值知识产权、实现知识产权价值转换,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4.发明专利倍增工程。


工作任务:到2020年,全市有效发明专利数量提高到2000件以上,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提高到9件以上,有效发明专利数量实现翻一番。其中,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力争发明专利授权量年均增长30%,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05件;银川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力争发明专利授权量年均增长率30%,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65件。


主要措施:一是加大对知识产权的扶持力度。对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的发明专利,每件给予1万元资金奖励;获得PCT授权的发明专利每件给予5万元资金奖励。二是每年开展银川市发明专利和外观设计奖评选活动,对获发明专利及外观设计金奖、优秀奖的给与分档奖励;对获中国发明专利及中国外观设计金奖、优秀奖的单位或个人给与分档奖励。三是大力培育和引进知识产权运营机构,打造集知识产权许可、交易、投资基金、众筹、质押融资、资产证券化、知识产权托管服务为一体的运营平台,对入驻银川的知识产权运营机构给予实际完成交易金额10%,每年不超过100万元的补贴。四是培育一批知识产权优势企业。以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银川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主要阵地,围绕优势产业和核心技术,扶持、培育自治区级以上知识产权优势企业、试点企业和示范企业58家,形成拥有核心专利技术和产品的优势专利企业17家。五是实施企业专利“清零”行动。开展银川市专利清零企业认定资助工作,将企业“专利清零”工作纳入对各园区、各县(市)、区科技进步考核指标体系,切实提高各级政府以及企业对发明专利的重视程度,力争消除试验区“零”专利企业115家。六是推行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贯标工作,指导企业通过策划、实施、检查、改进等环节持续改进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规范生产经营全流程,培育企业进一步提高知识产权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牵头单位:市科技局、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银川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财政局,各县(市)区政府、银川综合保税区、银川滨河新区、银川中关村创新创业科技园、银川丝路经济园


专栏四 发明专利倍增工程重点项目

1.银川市知识产权综合运营平台建设项目。建立“1+2+N”知识产权运营模式,即:整合资源搭建1个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建立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和知识产权金融服务2个主要业务板块;每年开展N个特色服务。

2.开展银川市发明专利和外观设计奖评选活动。建立发明专利和外观设计奖励基金,定期开展银川市发明专利和外观设计奖评选活动。对获发明专利金奖、优秀奖的分别奖励50万元和10万元,获外观设计金奖、优秀奖的分别奖励10万元和5万元。对获中国发明专利金奖、优秀奖的单位或个人分别奖励100万元和30万元,对获得中国外观设计金奖、优秀奖的分别奖励30万元和10万元。

3.建设国家级知识产权试点园区。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建设为契机,利用3年的建设期,在专利申请数量与质量、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制度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知识产权信息利用、专利技术产业化、知识产权保护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突破。


5.科技合作提升工程


工作任务:深入开展宁夏与东部科技合作,深化“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到2020年,力争全市建设国际技术转移机构1家。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力争与高校院所联合组建实验室(研究中心)或技术转移机构8家以上;银川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力争与高校院所联合组建实验室(研究中心)或技术转移机构3家以上。


主要措施:一是推进银川中关村双创园建设。发挥“首都带首府”交流模式优势,立足打造北京-银川协同创新示范区、全区双创基地和科技新城,通过携手北京中关村、申请5G城市试点、推动金融科技融合发展、布局产业研究院,聚集创新型、科技型、服务型企业进入,重点孵化技术外包、产品研发等新兴生产性服务业,为全市乃至全区产业发展提供高水平技术服务;二是推进丝路经济园建设。立足打造未来全市经济发展新引擎和核心区,重点发展以民营总部经济为引领的金融贸易、信息技术等现代服务业,高标准打造非公总部经济大厦、金融保险基地项目、科技产业园项目、商业综合体项目、娱乐康体、教育科研等项目,全力打造面向丝绸之路的国际交流中心;三是大力推动“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与北京经开区合作共建“一带一路”国际产业园,重点推动战略新材料、现代装备制造等产业集群发展,进一步提升我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科技合作水平。四是加强核心园区与国内大院大所合作。促成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与中国科学院在智能装备制造及工业机器人技术方面的合作;五是建立园区互动交流合作新机制。打破行政界线和区域限制,以创新项目为载体,联合推出一批重大科技项目,联合组织科技攻关,联合申报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和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同时联合编制科技合作规划、发展区域性技术市场、举办科技服务交流活动,促进各园区科技资源共建共享。


牵头单位:市科技局,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银川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财政局,各县(市)区政府、银川综合保税区、银川滨河新区、银川中关村创新创业科技园、银川丝路经济园


专栏五 科技合作提升工程重点项目

1.中国科学院银川科技创新与产业育成中心建设项目。重点围绕煤化工、装备制造、发酵及生物制药、电子信息、新材料等领域,开展技术创新与集成、工程化示范与企业孵化、企业公共技术服务、人才交流与培养等工作,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

2.东西部园区结对项目。银川中关村双创园对接北京中关村高端制造、研发孵化、科技金融等新兴产业,紧盯京东、百度、微软、小米、华大基因等科技型企业,引进人工智能创新研发、应用、生产等项目;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与北京经开区合作共建“一带一路”国际产业园,与中航发航材院合作实施石墨烯改性三元正极材料及导电浆料及前驱体项目;银川滨河新区与苏州工业园区合作共建飞地工业园,主动承接苏州工业园区制造业生产项目。


(三)推进四项改革。


1.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


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推进科技创新放管服改革,深化科技创新服务模式改革,以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突破制约区域科技创新发展的瓶颈,进一步提高科技部门服务效能,提升沿黄试验区发展质量和效益,形成有效协调、高效运转的科技管理服务体制。


主要措施:一是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依托银川产业技术研究院为高校、科研院所等科研机构科技成果在银转化提供“壳资源”,进一步强化我市汇聚创新要素的能力;在北京、上海、江苏等地建立飞地科研育成平台、离岸孵化器,打造“成果离岸孵化、项目银川转化”的科技成果孵化模式。二是推进科技创新放管服改革。着力打造“银科创”科技综合服务平台,实现各项科技服务“不见面、马上办”;再造“科技创新券”领用和兑现流程,实现创新券的发放审核和兑现“全程在线”。三是深化科技创新服务改革。在全市科技系统中选派科技创新指导员,面向全市规上企业开展科技创新“面对面”服务工作,科学指导企业实施科技创新项目,合理归集科技研发投入,打通服务企业科技创新“最后一公里”。


牵头单位:市科技局


配合单位: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银川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各县(市)区政府、银川综合保税区、银川滨河新区、银川中关村创新创业科技园、银川丝路经济园


2.科技金融结合试点改革。积极推动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相结合,形成市场主导和政府推动高效结合,政府资金、信贷资金、产业基金、企业资金协同发力的科技创新新机制。


主要措施:一是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将商业银行对科技企业和科技创新项目贷款余额总额、占比和增速三项指标列入市本级财政性资金竞争存储考核指标体系,以引导商业银行为科技企业开发金融产品、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放宽抵质押物条件、提升服务质量,加大对我市科技创新的信贷支持力度。二是积极推动科技保险试点,推广科技型小微企业保证保险、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保证保险等险种。鼓励和支持为科技型企业股权、债券众筹提供服务的互联网金融业健康发展,建立健全专利权申请、评估、转让、质押融资“一条龙”的在线服务体系。三是加强科技创新板建设。依托已经启动的银川“科技板”挂牌工作,支持我市科技型企业通过区域性股权交易机构开展融资、并购活动,并与互联网柜台交易互联网金融平台建设紧密配合,着力解决科技型企业融资难问题。


牵头单位: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市金融局


配合单位: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银川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各县(市)区政府、银川综合保税区、银川滨河新区、银川中关村创新创业科技园、银川丝路经济园


专栏六 科技金融结合试点改革重点项目

1.设立科技小额贷款公司。依托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银川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聚集地区,推动银行业等金融机构与民间资本深入合作,建立面向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科技小额贷款公司,促进民间资本投向科技创新创业。

2.实施中小微企业科技风险补偿资金项目(简称宁科贷)。市财政每年投入资金300万元,通过区市联动,形成3000万元以上的信贷规模,通过对金融机构的贷款损失补偿引导金融机构对轻资产、初创型科技企业贷款,缓解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贷款困难。


3.科技人才管理机制改革。大力建设银川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建立健全科技创新人才引进和培育机制。到2020年,将银川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建设成为地域特色突出、人才资源密集、体制机制灵活、创新活力迸发的人才基地。


主要措施:一是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原则,完善“人才+项目”的精准引才机制,通过立项重点科技创新项目,大力引进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二是探索人才分类评价。推动人才评价去行政化,建立更加科学的人才分类评价体系。三是畅通人才流动渠道。鼓励各地、各单位主动加强与国内高校、科研院所联系合作,建立人才合作基地,开展技术转移、科研开发、项目合作、挂职交流、实习实训等工作,每年评选一批优秀人才合作基地,每个基地给予3-10万元奖励。四是创新人才引进机制。探索在发达地区或海外人才集聚区建立银川飞地人才育成平台,每个平台每年给予10-30万元的经费支持。入选国家“千人计划”等国家级人才计划的高层次人才,按照就高原则,给予国家同等额度配套补助。五是构建科学的人才管理服务体系。构建全市统一的人才综合服务平台,建立高效便捷的线上线下人才服务模式。六是建立银川都市圈人才协同发展机制。建立人才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形成都市圈人才工作发展的共商机制;发挥银川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先行先试优势,推动都市圈人才体制机制创新。


牵头单位:市人才局、市科技局


配合单位: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银川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各县(市)区政府、银川综合保税区、银川滨河新区、银川中关村创新创业科技园、银川丝路经济园


4.园区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积极探索打破行政区划界线园区合作模式,通过“一区多园”的思路进行园区整合,在发展模式、合作方式、决策调度等方面创新出招,坚持向改革要效益、向创新要活力,为全区园区改革探索经验,增强发展生命力。


主要措施:一是推进银川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区多园”改革。将宁夏再生资源循环经济示范区、灵武临港产业园区、军民融合产业园(原宁夏生态纺织产业示范园区)、银川中关村创新创业科技园、银川丝路经济园、银川阅海湾中央商务区纳入银川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行“一区多园”改革,拓展和提升银川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技创新的空间和能力。二是创新试验区内园区交流合作新机制。打破行政界线和区域限制,以“促联合、促对接、促转化、促市场”为主线,以科技创新项目为载体,加强重大科技问题会商协作,推进区内各园区的产业对接、成果转化、技术攻关,联合推出一批重大科技项目,联合组织科技攻关,联合申报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和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同时联合编制科技合作规划、发展区域性技术市场、举办科技服务交流活动,促进区域性科技资源共建共享。三是改革完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合作机制。加快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改革完善现有合作模式和运行机制,按照自愿原则和市场机制,深化产学研、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的紧密合作,促进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


牵头单位: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银川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市工信局


配合单位:市科技局、各县(市)区政府、银川综合保税区、银川滨河新区、银川中关村创新创业科技园、银川丝路经济园


三、进度安排


(一)动员部署阶段(2017年6月-2018年9月)。


主要任务: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来宁重要讲话精神和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传达贯彻宁夏沿黄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2016-2020年)专题培训会议要求,深入相关园区调查研究,确定发展目标,明确工作任务,梳理重点问题和关键环节,在此基础上制定《银川市沿黄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并按程序报批实施。


(二)全面实施阶段(2018年9月-2020年6月)。


主要任务:根据实施方案确定的目标,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把科技创新的五项工程和四项改革任务分解到相关部门、落实到具体人员、体现在日常工作中,做到分类有序推进。同时,建立目标考核和跟踪督查制度,注重掌握实施情况,适时进行考核督导和中期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确保方案全面实施。


(三)总结完善阶段(2020年7月-2020年12月)。


主要任务:对科技创新改革工作推进情况进行全面总结,把被实践证明的好经验和好做法,进行全面推广,并形成制度化成果;对科技创新改革中效果不够理想、推进不够到位的工作进行梳理,分析问题,查找原因,并结合实际进行调整完善。在此基础上,形成全面的科技创新工作总结、评估报告和成果汇编。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确保全面落实自治区方案中确定的“4+1”主体主建责任,要以市科技创新领导小组为核心,统筹部署全市沿黄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科技局,负责协调、评价、督查、考核各项工作开展情况。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银川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要建立相应的工作推进机制,制定本地(园区)的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协同联动,共同抓好全市沿黄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任务。同时,聘请国内外科技创新、区域建设、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及咨询机构,开展政策咨询服务。


(二)加大资金投入。按照《银川市科技创新“十三五”发展规划》(银科领办〔2016〕5号)及市委、市政府有关科技创新支持鼓励政策,将沿黄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所需资金列入全市各级财政年度预算,根据现有科技资金规模和全市财力等情况,按照沿黄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项目和资金用途进行统筹安排,充分发挥财政科技投入的杠杆作用,撬动各类社会资本共同支持科技创新。到2020年,银川市本级财政科学技术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到3.5%以上,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财政科学技术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到20%以上,灵武市的财政科学技术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到4.5%以上。


(三)强化目标考核。建立目标任务考核机制,实行“半年督查,年度考核,中期评估”,将全市沿黄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任务分解到各园区、各县(市)区及各相关部门。结合各园区年度任务分解指标,建立银川市沿黄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科技进步考核指标体系,依据考核体系每年对科技进步重要指标进行考核。考核结果纳入市委政府年度目标任务绩效考评。通过中期评估,对全市沿黄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工作进行阶段性总结和评价,对完成目标任务好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四)创新共建机制。参照科技部与宁夏部区会商模式建立自治区科技厅、银川市政府沿黄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会商制度,每年定期开展工作会商,在推动东西部科技合作、聚集科技创新资源、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会商,解决试验区建设过程中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合作事项,推动银川市在全区创新发展中发挥显著的引领作用。


(五)营造良好氛围。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大力实施《银川市科技强市战略实施意见》等科技创新政策,努力培育科技创新文化,大力营造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开放包容的社会风尚,努力形成人人崇尚创新、人人渴望创新、人人皆可创新的良好氛围。









郑州外资企业服务中心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本文链接://www.angelgibson.com/rule/57350.html

本文关键词: 银川市, 银政办发

相关政策